公益>公益聚焦 “一平方土地守护”生态农耕中小学劳动实践

“一平方土地守护”生态农耕中小学劳动实践

图片1

2023年6月4日,清晨的常州道和农场中出现了许多青春磅礴的气息,那是德瑞志愿者服务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在陈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他们今天将跟随潘老师学习酵素的制作方法。

老子曾说过:”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随着机器与化学领域如火如荼般的发展,这也代表着各个领域逐渐便捷化,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自然是这其中的“佼佼者”。可在日渐便捷的农耕中却也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壤板结,酸化,重金属超标等。

为什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会出现这些问题?而在过去几千年的农耕生活中却没有呢?究其原因就是对耕作的土壤没有保护措施,在大量的使用农药后,土地“团粒结构”消失,土地不再具有光、热、水、气的调节功能,在土壤有机质被攫取至最低程度后,依赖于土壤有机质的土壤有益菌群也相继消失,而有害菌群肆意猖獗,土壤中蚯蚓、昆虫、小型哺乳动物早已难觅踪迹,土地和农田,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使得土地治理与恢复刻不容缓,而使用酵素和堆肥便是很好的方法。

首先是堆肥,堆肥其实就是把含有营养物质的植物或是动物排泄物进行一个聚集,使它们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新的养料,但堆肥过程中要像翻土一样不断的去疏松它们,这也是一个十分消耗体力的活。

​​制作酵素的步骤主要分为原料准备,材料配比,以及最后的密闭发酵。

首先就是原料准备部分,酵素的制备遵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采用农作物果实制作的

酵素喷洒在农作物果实上会使得果实口感更好,品质更高。同理采用根茎制备的酵素喷撒在根茎上,可以使得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也无需担心会有药物残留影响身体健康,因为酵素的原料就是农作物不含有害物质。

而原料的准备又分为作物切块和皮实分离,完成原材料的准备后就是进行原材料的配比混合,将水,糖浆,原料,按照7:1:3的比例将它们放在一个大的容器内进行进一步的混合接触使得有效成分可以深度融合。

360截图20230607092452224

最后一步就是将三者放在一个大的容器中进行为期三到四个月的发酵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全密闭不能与外界的空气有所接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酵出来的酵素是有效的。

辛勤的劳作过后,老师们都很关注志愿者们的果腹问题,从菜市场、菜园里获取食材,准备了许多有机蔬菜,绿色营养又健康。当然也少不了谷物和肉类,营养搭配均衡。午餐同样是采用原生态的柴火方式,志愿者和老师们从农场草地里拾来一些荒废耐烧的硬柴和易燃的茅柴,然后再开始生火炒菜。不一会儿,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就准备好了。志愿者们早已迫不及待了,看到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后,大家整齐有序的开始用餐,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在餐桌上,志愿者和老师们都兴致高涨,当谈到保护土地从课本上进入到实践时,志愿者们都深有感触。保护土地的重要性以及怎样保护土地,各种方法措施在课堂被无数次提起,但也不过是纸上谈兵。只有真正从课本中,教室里走出来到田间地头去实践,去感受,才会有切身的体会。

饭后,志愿者们使用酵素配方的清洁剂清洗碗筷,生态环保不伤手且清洁力强,志愿者感叹“见识到了生态酵素环保有机的力量”。

360截图20230607092514849

劳动结束后,志愿者们在一起分享交流了此次活动感悟。

土地,是生命的起点,也是万物的归宿,记录着每一个生灵的精彩与轮回。所有的生命都依赖于土壤,没有土壤就没有生命。虽然志愿者们分别体会了制作酵素不同的环节,感受各异,但都收获满满,大家共同的体会是劳动的不易,认识到环保酵素制作的意义,以及深刻感受到保护土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活动的最后,志愿者和老师们一起拍了大合照,体会着劳动后的快乐和满足,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活力四射,朝气蓬勃!分别之际,志愿者们在纸上写下对酵素,对土地的祝福语。

志愿者和老师们在积极、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了此次的生态农耕劳动实践活动,活动中锻炼了志愿者们的实践劳动能力,展现了所有人的奉献精神,为心中播撒下守护土地的美好种子,潜移默化的营造了快乐劳作的氛围,对青年志愿者做了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同时提高志愿者们保护土地,热爱农业,创造良好环境的意识。

图片2

未来我方志愿者协会将持续开展更为广泛的志愿服务,志愿于心中,奉献于行动!

作者:陈雨炫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视(国普网)是以资讯、图片、视频发布为宗旨的融媒体平台,致力于展现视线里的中国,用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中国。目前,国普网视与多家国家级社团联合开通了三农、中医康养、拥军爱警、丝路文化等行业频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