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化瑰宝 在喧嚣尘世中倾听寂静之音

在喧嚣尘世中倾听寂静之音

1

423日,作家网主办的梁子诗集《当原野一片寂静》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作者应邀参加了首发式暨研讨会并发言。发言全文如下:

在喧嚣尘世中倾听寂静之音

——在梁子诗集《当原野一片寂静》首发式暨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建兴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年的423日,也就是今天,是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参加作家网主办的梁子老师诗集《当原野一片寂静》的首发式暨研讨会。

五天前,我接到赵智总编辑的诚挚邀请,前来参加此次会议。当时的我,内心着实忐忑不安。我在人民日报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有四十个年头,长期沉浸于新闻报道的快节奏与严谨性之中。虽然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诗歌的喜爱,时常沉浸在古今中外那些优美诗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但我并非诗歌圈里的人,对诗歌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深入解读,了解并不多。因此,接到邀请后,我深感忐忑,就像这本诗集序言里说的,“这对我而言,相当于一次恐怖袭击”,害怕因自身知识的不足,而辜负了这场极有意义的文学活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这场诗意的聚会,弥补自身在诗歌知识方面的欠缺,我特意从网络平台上广泛查阅了有关梁子老师的诗歌作品以及相关评论。这些查阅的过程,如同开启了一扇通往诗歌世界的大门,让我对梁子老师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我被梁子老师诗歌中深邃的情感、独特的意象以及细腻的笔触所深深吸引,也逐渐意识到梁子老师在当代诗坛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419日,这个周六,我向赵智总编辑要了《当原野一片寂静》的电子版书籍,认真阅读起来。那一刻,正式开启了与梁子老师诗歌世界的心灵对话。阅读过程,我完全沉浸其中,每一首诗都给我深深触动,读完之后,内心不自觉地为梁子老师的诗歌才华与思想深度点赞。

在这里,我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四点感受。

一是寂静主题给读者营造了心灵栖息的港湾。

梁子老师的诗歌,犹如暗夜里的星辰,在当代诗坛的浩瀚苍穹中散发着独特光芒。若要细细品味,诸多精妙之处难以尽述,其中,“寂静”这一主题,宛如一条贯穿始终的灵动丝线,将整本诗集串联成一个紧密相连、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艺术整体。 “当原野一片寂静”,这样简洁而富有诗意的七个字,如同开启神秘宝藏的神奇密码,散发着一种难以抵御的吸引力。这寂静,绝非仅仅停留在物理层面的无声无息,而是一种深入灵魂、触动心灵深处的静谧境界。它宛如一阵轻柔的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在繁忙喧嚣的现代社会中,寻得一片可以让心灵栖息的纯净港湾。

2

在《锁阳城遗址》一诗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梁子老师对寂静主题的精妙呈现与深度挖掘。“经年的风沙可将一座城池掩埋 / 曲折的红柳在沙漠里抓出血”,当曾经繁华热闹的城池逐渐被黄沙无情掩埋,往昔的辉煌喧嚣在岁月长河中悄然沉淀,只留下残垣断壁在沙漠中孤独伫立,那曲折的红柳像是这片土地不甘沉睡的灵魂,在无尽的黄沙中努力伸展,试图抓住往昔的痕迹,哪怕只是一点点血色的回忆。这里,寂静不仅仅是没有声音的环境氛围,更是历史变迁后一种深沉的精神状态。诗人通过对这一场景的生动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之中,让我们在时光的深处,感受到文明兴衰的无常,以及在这无常背后,寂静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又如《途经兰州》里的诗句:“我已吃得足够小心 / 洁白的T仍溅上一小块油渍”。这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却蕴含着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敏锐洞察与深刻思考。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总是小心翼翼,试图守护内心那片原本纯净的领地,努力避开外界的纷扰与污染。然而,现代生活的种种痕迹却如同这不经意间溅在T恤上的油渍,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难以完全避免。这里,梁子老师巧妙地借助日常小事,将时代变迁对人们内心世界的影响以一种简洁而精准的方式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对寂静主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种在平凡生活中捕捉寂静瞬间的手法,使整个诗集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让我们能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诗人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

3

再看《在青海湖遭遇一匹白马》中的描写:“既不低头也不吃草 / 仿佛雕塑”。诗中的白马,以一种静默的姿态,静静地伫立在青海湖畔,它的存在如同一座永恒的雕塑,将喧嚣尘世远远隔绝在外。它的静默并非冷漠,而是一种深邃的注视,一种对喧嚣世界的无声抵抗。在这匹孤独白马的注视下,我们的心灵仿佛被狠狠刺痛,那些被生活的忙碌所逐渐稀释、掩埋的灵魂原态,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这匹白马,不仅仅是现实中的一匹马,更是诗人心中对那种纯粹、宁静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与向往的象征。它以一种静默的力量,引领我们回归内心的深处,探寻那些被我们遗忘在喧嚣中的珍贵情感与价值。

二是自然意象成为读者理解诗歌思想的载体。

梁子老师在诗歌的创作中,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将现代性的创伤以一种极具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自然意象在这里,并非仅仅是为了增添诗歌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它们成为了梁子老师表达思想、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载体。

在《曹家古堡》一诗中:“在一段废弃的壕沟里 / 一只野山鸡拍打着翅膀冲天而起 / 呜嗷的鸣叫在山谷回荡”。这简单的几句诗,描绘出一幅极具冲突感与戏剧性的画面。当野山鸡在废弃的壕沟中拍打着翅膀,突然冲天而起,那尖锐的鸣叫声在寂静的山谷中久久回荡。这鸣叫声,不仅打破了周围原有的寂静,更强烈地反衬出这片土地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落寞,那是一种文明断裂处无法言说的疼痛。这种疼痛,如同深深扎根在土地里的伤痕,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清晰可感。它不仅仅是对过去辉煌历史的缅怀,更是对现代文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冲击与创伤的深刻思考。

4

而在《凉州词》中,梁子老师以一种看似矛盾的并置手法,展现了时代的复杂性:“葡萄美酒夜光杯是浪漫主义 / 马上催是现实主义”。这两句诗,将古代的激情豪迈与现实的紧迫压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如同时代碎片在诗句中激烈碰撞。葡萄美酒与夜光杯所代表的浪漫主义,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马上催,梁子老师在这里定义为现实主义,然而,“马上催”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却又将这种美好的憧憬无情地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这种矛盾的并置,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面前,个体命运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张力中,触摸到了那些被岁月磨蚀的精神褶皱,引发我们对人生、对社会深深的思考。

三是直白语言给读者搭建起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

梁子老师对诗歌语言的驾驭能力堪称一绝。在诗集的篇幅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用质朴而直白的语言,搭建出一座通往灵魂深处的桥梁。这些语言,就像千百年来的民歌,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宛如农耕文明中锈蚀的农具,在时光的荒原上刻下一道道深刻的印记。

比如在《在德令哈请允许我小小地悲伤》中:“当你一次一次划亮火柴 / 当提起往事 / 当树叶离开枝头在秋风中旋转”,这简短的几个短句,节奏急促而有力,如同心跳般剧烈,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痛感的情境之中。每一次火柴被划亮的瞬间,仿佛都是记忆的开关被轻轻触动,那些被我们深埋在心底的往事,如同被唤醒的幽灵,一一浮现在眼前。而树叶离开枝头,也象征着生命中那些美好而又稍纵即逝的事物,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这种对细碎痛感的精准捕捉与生动表达,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那份难以言说的忧伤与无奈。

360截图20250424211431070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马蹄寺记》里:“天选之骑必出凌空之蹄 / 三十三天石窟望勿喧哗请原路攀登原路返回”。这里的诗句,舒展而悠扬,犹如经幡在轻柔的微风中缓缓舒展。它带领我们在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中,缓缓踏入诗人精心营造的神秘秘境之中。这种语言节奏的张弛有度,使诗歌既有情感的强烈冲击,又有回味深思的宁静空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从喧嚣的尘世中暂时解脱出来,走向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

“人生就是轮回 / 就是一场遥远的旅行”,这句出自《马蹄寺记》的哲理诗句,无疑是对梁子老师诗歌语言节奏运用的最佳诠释。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旅程相融合,以一种富有韵律的方式,引导我们在文字的长河中畅游。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现实与心灵之间长途跋涉,感受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着人生的起起落落。而那些宁静的驿站,就如同生命中的一个个美好瞬间,让我们在疲倦时得以休憩,让那些蕴含着诗人深邃情感与深刻思考的朴素直白而温热动人的诗句,如同轻柔的春风,轻轻拂去我们被生活磨砺出的层层茧子,治愈我们内心深处的创伤,让我们重新找回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四是精神追求让读者思考历史人性命运。

梁子老师的诗歌,更是充满了对人文精神的崇高追求与深切关怀。在一行行诗句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对人性、对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无尽探索。

在《张掖大佛寺》里,“腹藏经书 / 脚踏乾坤”的佛像,以一种静默而又庄严的姿态,俯瞰着世间的万千生灵。这种静默,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象,更是一种蕴含着无穷智慧与深邃哲理的精神境界。它让我们感受到,人生的旅程充满了未知与迷茫,而历史与文化则如同这静静伫立的佛像,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为我们提供着无尽的指引与启迪。

“佛睡千年仍是佛 / 人一转身即尘埃”,这句震撼人心的诗句,将佛与人的存在状态进行鲜明对比。佛的永恒,象征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与信仰力量;而人的短暂,则凸显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在面对时光的无情流逝与命运的跌宕起伏时,我们不禁要追问,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诗人通过对这一深邃命题的思考与探索,激发我们深入挖掘内心的精神世界,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与价值追求。

360截图20250424211500114

在《锁阳城遗址》中,“装修队进来了 / 不得不放下经书 / 走到西门默默注视远方”,这一细节描写充满了时代的沉重感与历史的沧桑感。历史现场被现代性无情闯入,曾经坚守的神圣之地逐渐被商业气息所侵蚀。诗人以一种无奈而又深沉的目光凝视着这一切,这凝视,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担忧与守护,更是对文明存续的温柔叩问。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追求物质进步的同时,是否也在不经意间忽视了那些蕴含着人类智慧与精神力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默默注视,,发人深省,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承之间的关系。

梁子老师在谈及诗歌创作时曾说: “写作既是掘井,也是填埋”。细细品味,这短短十个字,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精神世界却时常陷入荒芜与困顿之中。正如那被水泥封冻的情感地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我们遗忘与忽视。诗人以笔为铲,掘开那被岁月尘封的情感世界,让我们重新感受到那些深埋心底的温暖与力量。同时,诗人也在用诗歌填埋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荒芜裂隙,在喧嚣浮躁的世界中,为我们的心灵找到一片宁静的栖息之所。

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梁子老师的诗歌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诗集《当原野一片寂静》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诗人用心灵谱写的一首对生命、对自然、对历史的赞美诗。它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了如何从繁忙的生活中暂时抽离出来,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去体悟历史文化的厚重,去反思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360截图20250424211551243

最后,我想再次衷心祝愿《当原野一片寂静》首发式暨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愿更多热爱文学的朋友们读到这本诗集,用心去品味、去欣赏梁子老师笔下那片独特的寂静之野。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让诗歌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寄托,让我们在诗歌的滋养下,寻找到内心深处的那份宁静与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与机遇,追寻人生的真谛与价值。

谢谢大家!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视(国普网)是以资讯、图片、视频发布为宗旨的融媒体平台,致力于展现视线里的中国,用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中国。目前,国普网视与多家国家级社团联合开通了三农、中医康养、拥军爱警、丝路文化等行业频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