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科技传播专委会、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中国城市发展联盟、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协办的“跨界之问·共筑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青年领导力培养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此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教育、科技、艺术、文化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艺术与科技融合在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现中的创新路径,以及青少年领导力培养的新模式。
多方致辞: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价值
会上,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陈锐强调,艺术作为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源泉,与科技结合能够传递更深层次的人文温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邱长海表示,通过艺术创作引导青少年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以艺术为桥梁突破文化边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一代领导者。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特别顾问陈兰珍指出,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开辟新思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践行着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主旨演讲中进一步阐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就长久存在并日趋紧密,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体验,她期待这种结合能为青年人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并期待此次研讨会为创新者群体积蓄力量。
四大项目启动:激发青年创新实践
会议期间,多项重要艺术与科技项目正式发布。“艺术向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主题艺术展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艺术素养测评启动仪式”、“新物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想象力开发者大赛暨野外科考研修营启动仪式”和“麦浪剧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学生戏剧共创行动”等项目发布仪式成为备受瞩目的亮点。
这些项目将通过艺术创作、野外科考研修等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实践平台和难得机遇,鼓励年轻人运用创新思维,通过“可持续发展+艺术+科技”的多维方式,探索未知领域,为实现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圆桌对话:思想碰撞聚焦未来
会议还设置了“未来之问”与新物种想象力之旅、“艺术向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艺术素养”两场圆桌对话,现场气氛热烈,嘉宾结合个人经历和所在行业,贡献了独到的见解。
在“未来之问”与新物种想象力之旅圆桌对话中,主持人岳路平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敏锐的洞察力,围绕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科技伦理宪章的构建以及未来教育的新模式等议题与嘉宾展开对话。嘉宾们以“新物种”野外科考营的经历、使命和目标,探讨如何将“新物种”办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活动。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指出,我们研发人工智能应为人类提供平等机会,认识技术、了解技术,突破年龄限制,将经验与学习素养凝聚成新的增长力,并应强调哲学思考的重要性。
跨媒介艺术家、微米公司创始人鲁大荒探讨了AI对概念认知的影响,他认为“新物种”是AI与CI(Collective Intelligence,人类群体智慧)的组成,并关注AI在未来的占比及“新物种”实验室在教育上的独特尝试。强调保持多元性、差异性的必要性。
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新物种”发起人杨溟则反思了人工智能的意义,强调不能丧失人类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如反思、识别、想象、创造等。
北京服装学院助理教授、虚拟仿真实验室负责人王涛以其跨学科的教学改革实践,生动描述了科幻创意与设计创新、艺术与AI的有机融合。
参加过“新物种”科考的四川大学学生齐景尚和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欧阳秋月则分别强调了保护想象力和创造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发展中应坚守人类爱的权利。
在“艺术向未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艺术素养”圆桌对话中,主持人王鹤以其对艺术教育的深刻理解,引导嘉宾们聚焦艺术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艺术与科技融合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艺术素养测评项目的意义等话题。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张德祥运用中外实例,阐述了艺术对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认为艺术能够激发创造力和领导力,同时他也强调了国内对艺术的重视促进了科技进步,并指出学习不应只注重考试分数,应五育并举,眼光长远全面发展,注重艺术对于其他课程学习的相互促进作用。
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秘书长周长征分享了艺术美育的无国界性,以及改变家长功利心态的重要性,他认为要回归教育本职。
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邱长海强调了知识产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从孩子开始鼓励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未来是年轻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琴筝学院联合创始人林加平提出通过AI建立更全面的创新能力,以及艺术在教育公平中的作用,他希望活动能够成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传播载体,并举办更多活动促进教育公平。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发展中心戏剧专向发起人杨若凡阐述了公办教育在艺术教育资源上的不足,并结合自身创办艺术比赛的实践和经历,阐述了艺术对领导力、创造力的培养作用,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学生学习艺术仍有价值,艺术能培养领导力、创造力、感受力等,不会影响其他学习,反而会促进其他方面发展。
共识凝聚:以艺术教育培育未来领导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以深具洞察力的论述,为艺术教育的全球价值注入新内涵。她在总结发言中指出:“艺术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它不仅助力孩童与青年构建全球化思维与民主意识,更能‘促进数学、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我们在国际学校的实践已反复印证,艺术素养卓越的学生,往往在逻辑分析、科学探索和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展现出同等优势。”她进一步阐释,艺术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等时代议题存在深层互动:“艺术教育是伦理建设的催化剂,它通过培育同理心推动社会包容,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相关文件和有关讲座活动,已经并且持续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针对技术伦理困境,她提出独到见解:“技术是由人创造的,其并没有自主意识。如果技术不能很好的服务于人类,就失去了意义。” 不仅艺术教育对跨学科能力具有赋能作用,伊琳娜·博科娃更呼吁全球教育体系将艺术视为连接人文与科技、现在与未来的核心纽带,为教育创新与社会责任提供全新思考范式。最后,主持人王鹤以一句“学习艺术让你更幸福”为这场深入的对话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与会嘉宾一致呼吁,应加强艺术教育投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
与会者表示,此次研讨会为艺术与科技融合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青少年领导力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艺术与科技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为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