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天津荣通智慧生态农场迎来重要里程碑。天津市高校校友会、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天津校友会代表齐聚滨海新区,共同为“校友会实践基地”揭牌。这标志着农场在打造“农商文旅”综合体的征程上,成功链接高校智力资源,开启校企深度融合、助力智慧农业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智慧农场:农商文旅融合的创新试验田
作为天津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荣通智慧生态农场以农业生产为根基,创新性地融合商业开发与文旅体验,构建“健康快乐”的田园生态。农场总经理张本领介绍,农场劳动研学教育: 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农耕实践,9至11月将迎来玉米、红薯、花生丰收季,学生可亲手收获并带走劳动果实,今年研学接待目标是5万人次。企业团建与会议:成功承接如中海油新员工军训等企业活动,并推出特色“玉米节电影节”、田园音乐会、亲子烧烤游等定制化项目,打造沉浸式团建体验。
田园健康疗法:依托绿色环境,推广“共享菜园”与农耕劳作,多位参与者反馈其鼻炎等慢性病症得到显著缓解,印证了农场独特的健康价值。
农场产品坚持绿色生态,当季主打的“黑甜度玉米”因高花青素含量广受好评,全麦面、红薯叶包子等自产食材成为活动餐食亮点。今年更创新试种60亩北方甘蔗,寓意“事业家庭节节高”,预计十月成熟开放采摘。
高校赋能:智力资源注入田野活力
此次活动基地的集中挂牌,为农场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引擎”。天津大学校友会刘书记表示,天大在津校友超三万人,农场多样化的研学、党建、劳动实践场景,以及未来承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潜力,与校友会服务校友、拓展业务的需求高度契合。基地将成为组织校友活动、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
“做农业需要情怀,更是中国农业迈向生态化、智慧化的必由之路。”清华大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郝玉林强调,农场探索的农商文旅融合模式极具创新价值。他对比国内外农业现状,指出引入高校的科技与智慧资源,对于提升本土农业效率、挖掘地域文化潜力至关重要。他本人亦致力于研究中原传统文化与河南文旅资源的推广。
携手未来:共筑产教融合新高地
天津高校校友会经济融合研究会(高校校友联盟)会长郑炜高度评价此次合作。他指出,115所成员高校汇聚了科技、人才与创新优势,基地的建立绝非物理空间的简单叠加,而是知识之光与田野生机的深度交织。针对农场发展他指出,一要深化内容创新,针对校友群体需求,精心设计兼具教育性、体验性与新鲜感的长线活动,避免同质化。二要释放协同潜能: 融合商会、校友会、企业研究会等资源,突出农场“荣通智慧”的独特定位,打造规范化合作范式。三要建立长效机制:构建体系化运行模式,确保合作常态化、品牌化发展,力争成为天津乃至全国校企合作赋能乡村振兴的标杆。
中国石油大学校友会筹备组负责人王力群表示,将积极借鉴经验,办好石油大学校友会,并期待未来合作。
随着甘蔗林在津沽大地节节生长,荣通智慧生态农场在高校智力的滋养下,正朝着成为集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健康疗愈、文化体验与产学研合作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商文旅综合体稳步迈进。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已成为高校智慧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场。(张静 实习生 李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