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任峰,他有着诸多耀眼的身份。在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他是运筹帷幄的大主编;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他是推动丝路国际文化艺术的使者;在首都公益活动现场,他又化身温暖的志愿者。但是翻开他的人生履历,最动人的注脚始终是那个生命最初的起点——张家口蔚县王家庄。
1980年,任峰出生在蔚县柏树乡王家庄一个普通农家,从小就感受到生活的不易。
任峰:因为咱是农村的,父亲这一辈也是穷过来的。因为咱也比较穷嘛,上学的时候还走得比较远,我每天上学走几公里,从三年级开始,每天两公里,一直上到五年级的时候,考尖子班到乡里中学上学,每天是五公里,就来来回回地走。早上早早起来拿着饭,然后晚上回来。像冬天你知道吗?我们村就那个时间上学就几个人,路上冻得小时候脚上都是冻疮,每天要走这么远,也没有很好的教育。从小吃苦很多,就想着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改变。
这段求学路,他一走就是整个童年。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任峰小小年纪就立下志愿,长大后一定要闯出一片天地,改变家中的状况。1996年,任峰投身绿色军营。
任峰: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要在老家呆着。我16岁就投身军营了。到部队以后,因为我岁数比较小,领导比较照顾我,让我学坦克驾驶。当然,学坦克驾驶必须上学校去学,那段时间我就到山西长治的潞城第一训练大队学习的坦克驾驶员。
坦克驾驶训练时,操作复杂,体能消耗很大,任峰从不叫苦叫累,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来部队的第三年就成为特级坦克驾驶员。
在部队这些年,任峰不仅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自学市场营销以及法律知识。退伍后,他带着军人的坚毅,踏上新的征程——来到河北法制报社工作,成为一名记录时代的媒体人。他下车间、进班组、下工地,用镜头记录民生;进村头、坐炕头、走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他曾经在中暑住院时拔掉正在输液的针头,帮老百姓维权;也曾经在被人威胁时不退半步,依据法律政策,据理力争。
任峰:在保定,我中暑了。当时有一个加油站的案子。哎呀,我中暑了实在走不动,那个老百姓他在网上搜了我的资料,他那啥……我实在于心不忍,你知道吗?然后我就拔掉针头,我说去啊,我说必须得做到,记者就是走村头、进炕头,到田头,不这样的话,你了解不了真相是吧?你既然选择了,你必须有一个正义感。我这个人很有正义感,我说的每一条东西都符合国家的政策。确确实实他们有好多不公啊,不过经过我们的一个协调啊,最后还是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所以说那个时间我很快乐,为老百姓做点实事还是比较快乐的。
2008年,任峰来到北京,从一名媒体助理做起,扛机器、写文案、跑现场,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他成功创办了《文化中国》《美丽家乡》《文化寻根》《魅力故乡》《华夏传奇》等栏目,成为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的栏目编导、主编等。这些年来,他一直坚守着新闻人的使命,用镜头记录事实,用故事传递温度。而在福建深山采访非遗传承人的经历,更是给他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任峰:特别深刻的印象,就是在非遗的那一期节目,我跑到福建龙岩的深山里,采访了一位有老手艺的老师傅。他住的地方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几十年来就干了一件事,把手上的活都做到了极致。当时我感觉这是老祖宗传下来一个宝贝,它不能丢。后来,我们用镜头让更多人看得见,通过这种挖掘,包括把当地的一些美食、人文,加上非遗,我们做了一期节目,就叫《坚守最后的老手艺》,这档节目赢得了央视的好评,年终我还获了一等奖。
福建深山中那位老人在清贫中坚守传统技艺的身影,让任峰深刻意识到文化传承的紧迫性。这份触动,最终化作反哺家乡的强烈愿望。任峰虽然身在北京,但是蔚县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始终牵动着他的心。他该怎样做才能让外界发现蔚县的价值,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京冀先锋》继续为您讲述:任峰——初心如炬,步履不停。
蔚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太多值得挖掘的东西。这里有小米、杏干、豆腐等优质的农产品,有着飞狐峪、古村落、空中草原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还有蔚县剪纸、打树花等非遗产品。任峰心想,家乡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应该被更多人知晓、欣赏与传承。
任峰:蔚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文物第一大县,号称“八百古堡八百村”,特别美。所以说我经常跟别人讲,去蔚县吧。结果他们去蔚县了都说还真是不虚此行,说真很美,古朴的村落,老百姓都很朴实。它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尤其是蔚县的空中草原,我当年说了,这个地方叫“手摸白云天,脚踏绿草地”,(暑期)到这里来绝对是穿着棉袄来度假。
任峰说干就干,开启了“双向奔赴”的旅程。他建了微信群,专门和老家的朋友聊家乡发展。虽然工作很忙,可只要周末能腾出时间,就往老家跑,实地看看情况。为了能安心回家乡办事,他经常熬夜加班提前把工作干完。为了助力家乡发展,他将央视积累的人脉与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文化节目中对家乡进行宣传,还精心制作宣传片、对接企业、引入投资,让农产品加工与乡村旅游在家乡落地生根,带动20多人稳定就业。
任峰:我做了独立制片人,成立了一个节目叫《魅力故乡》,在做《魅力故乡》的同时,我又延伸了两个节目,一个节目叫《美丽家园》。当然,因不同的时期演变不同的事,我觉得做《魅力故乡》这节目,首先考虑的就是家乡,给家乡能做一些付出,也可给家乡做服务比较多一些。包括我后来成立的节目叫《美丽家乡》,还是给家乡的服务比较多一些。
在前几年,我做成了一个宣传片,见到合适的企业,我就邀请他们实地去考察、尝一尝咱们蔚县的小米儿,逛逛蔚县的古村落,现在已经拉了一些企业,基本上是农产品加工,包括乡村旅游,目前解决了有20多个人的就业,预计能给家乡提升收入,一家应该提升达到1000元以上吧。
主要还是在宣传上,在我们央视的节目上宣传。包括我们老家有一个小米,叫李考小米,当时我在中央七套给他做的品牌宣传,“小米就选蔚县李考”,小米非常好,也算是高寒地区的。当时央视宣传完以后,他们整个村子的小米销量非常好,这也是第一个上到央视七套的一个品牌的东西。包括一些介绍家乡的,主要是在抖音呀、快手的短视频呀,因为我家是柏树乡的嘛,所以我宣传我家乡比较多一些,也包括蔚县的打树花呀、剪纸呀,帮扶扶贫、为困难家庭找工作呀,联系公益组织送点米面粮油,带动了志愿者定期到家里看看、帮帮忙。因为我这几年做带着我们流动党员做公益,还做了不少。
这些年,任峰为了家乡发展付出很多精力: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他到处拉投资,申请政府扶持;为了吸引人才回乡,给返乡创业的人各种优惠政策;为了提升老乡的种植技术,他带着老乡们去种植基地参观学习,还请专家来指导。只要家乡需要,他就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帮着出谋划策。
任峰:在前年的时候,我们家乡为了改变现状,政府为家乡建了大概一百多亩的大棚基地。大棚基地建完了以后,乡政府的书记两次去我们家里边拜访我,就是想办法能不能把这个大棚提高一些产量,或者有什么好的方法。
正月初六,我就邀请我们乡政府的全体班子到北京,我连续带到中康农业集团还有北京的两个单位进行了考察。考察完了以后,我亲自又到了一趟山东寿光,然后我看到了寿光的这个特别好,我又邀请村里的支部书记带大棚种植户到了山东寿光参观。那一次参观完了以后,才真正感受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家的蔬菜真的种到了天花板。所以说,我把山东寿光的专家两次请到蔚县,就是整个大棚的这个指导性地弄,然后又把山东寿光最好的圣女果的几个品种引进过来。当年实现了大概比以往的农作物,这个有产值在30%以上的收益。所以说,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在外的党员能服务家乡,也是一个很高兴的事儿。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家乡的农副产品打开销路,任峰还举办培训,寻找合作平台,教会老乡自己做电商。他还把家乡特产上传到职工优选采集平台,帮家乡百姓谋求更大的收益。
任峰:我利用电商平台,给家乡卖了很多农产品,因为电商这个板块,农村发展比较慢,包括现在我们在我们家乡的这个村里都有了合作平台,包括商店。大家就进行团购呀,包括卖货,现在我们就很好了。
因为每一个村都有一个群,那么村里这个大棚种完了以后,现在卖菜还比较方便了,提前就跟这个村里就说了,我明天要卖什么什么菜,有多少钱一斤,村里人买是多么便宜,已经捆好捆儿了。通过这样的平台,每天定点下单、定点采购,不浪费,每天保证新鲜。所以说这个也是我们给他带入的这个,让老百姓通过这个电商和团购的平台这种形式做的。
包括最近这时间,我还把这个村里的杏干、小米,又上传到这个职工优选的集采平台,这一块也会帮助他们将来有很大的一个收益。
京蔚高速开通以后,任峰对家乡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他多次带着文旅企业回乡考察,最近帮家乡蔚县筹备“丝路潮涌·县域新章”——丝路国际文化艺术暨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
任峰:今年我已经回老家跑了不下十趟了,带着文旅产业去了几次,包括神泉洞的这么一个旅游景地,我已经去了四次了,一直谈得很好,差不多有希望合作。
搞文旅的企业想在蔚县搞一场丝路国际文化艺术节暨名特优产品博览会。因为京蔚高速去年贯通了,这样的话可能就会有很多北京人、农旅企业(前来),因为帮扶家乡嘛,把家乡的特色、旅游资源基本整理出来,走出去,推向全世界。
除了自己亲力亲为,任峰还带着支部流动党员一起反哺家乡。大家齐心协力为家乡招商引资、创办民宿、为学校捐赠书本、搞结对帮扶。家乡人给他们这支队伍起了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凤还巢。
任峰:当年我也跟家乡的书记讲了,我说一定要做一个动作,就是让所有蔚县籍在外的游子情系家乡、反哺家乡。他就说,这不就是一个凤还巢?给我们起的名,还挺好听。
在任峰的心中,只要家乡能变得越来越好,自己做的一切都值得。
任峰:我入党的时候,就想着为家乡的兴荣做点实事。在工作中,通过我的节目传递一些正能量,在家乡的建设上能帮一点就是一点。我觉得党员的初心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看你能不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搭把手,遇到困难能不能冲在第一线、冲在前头,带着大家一起干,把家乡的建设做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希望家乡能保留住古色古香的这种味道,又能发展得比较热闹,把剪纸呀、打树花这些非遗的文化做成大的IP,让全世界都能知道。依托这个青山绿水发展旅游,再把农产品深加工做好,引进新能源产业,以后的蔚县肯定是既有乡愁又有活力,人人都愿意来,来的人就不想走这种感觉。
2024年12月,京蔚高速通车了,蔚县的发展也逐步驶入快车道。任峰高兴不已,满怀激情创作了一首歌曲——《我的家乡王家庄》,饱含着游子对故土的眷恋,跃动着对家乡未来的无限憧憬。
作为张家口驻京流动党委党支部书记,任峰如何带支部的流动党员为首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作为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爱心100文艺服务队党支部书记,他又怎样在公益道路上传递温暖,让爱心双向流动?《京冀先锋》继续为您讲述:任峰——初心如炬,步履不停。
作为张家口市驻北京通州区流动党委第四支部书记,这些年,任峰不但组织党员们开展各种学习,还带着大伙做志愿服务活动,为北京的城市建设、社区治理贡献力量。
任峰:我们的党员经常一起做志愿服务。我们张家口籍党员每年国庆都在天安门区域大栅栏这儿做党员志愿者的服务。参与这些活动,一方面要提升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作为在外面的流动党员找到了组织,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做一点贡献。只要我们张家口驻京流动党委这儿发一个命令,然后各个区的流动党员都很积极,甚至我们蔚县有几个人都从蔚县坐车来北京,也把所有这几天的事儿干完,然后再回老家。每次大事件当中,只要是张家口籍党员能去的,我是第一个到的,到今年应该是11年,我没有间断,这个奖状也发了一箱子了。
我们张家口流动党委有一个中共中央、国务院、还有中央军委颁发的一块牌匾,那个就是授予我们张家口市驻京流动党委的最高的荣誉,那都是和我们整个张家口籍两万名党员、在北京的志愿者的成绩分不开的。
任峰还有另一个身份——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爱心100文艺服务队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团队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研发了“志愿者之家”APP。短短一年半,10万余名志愿者汇聚于此,累计奉献1130.7小时公益服务,让善意在互动中不断传递。
任峰:我为啥做了这个志愿者之家的APP呢?我就想着,志愿者服务社会,是不是有一些好的企业也想服务志愿者,是吧?咱们中国现在有1.4亿名志愿者,这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嘛。所以说,我希望有很多爱心企业挂一个牌子,就是志愿者之家。你如果是个志愿者,你来我家消费打个折是吧?我们给社会提供一些爱,也让他们给志愿者提供一些爱,让爱双向的互补。
在志愿者之家APP中,志愿者的爱心活动可以全程累计公益时长。这些时长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兑换温暖的“爱心货币”,可以用来兑换爱心产品。任峰说,公益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无数爱心的汇聚,他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传递温暖。
任峰:我觉得就是人人为公益,公益任我行嘛。我从内心来想,就是希望更多的党员都变成志愿者,更多人比如学生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也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人人多付出一些,世界就更充满光芒。
从张家口蔚县的乡间小路到首都北京的繁华大道,从绿色军营的铁血熔炉到央视舞台的璀璨灯光,从技术娴熟的坦克驾驶员到运筹帷幄的节目制片人,任峰用二十多年的光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故事。岁月流转中,他的身份不断转变,但党员的初心不变。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奋斗者,永远在路上;赤诚的信仰者,永远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