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氏发祥地
马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赵国宗室赵奢为马氏得姓始祖,因其封地封在马服(位于邯郸西北),人称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氏,后又改为单姓“马”。
公元前229年,秦军占领赵国都城邯郸,大肆屠杀赵奢子孙。赵奢子孙留存下来的,少数仍留在河北,大多数则逃往外地。
唐朝时江苏马氏发展尤快,主要分布于镇江、连云港、徐州等地。唐朝名臣马怀素(659―718年),字惟白,唐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他博通经史,后登进士第,历任左台监察御史、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兼昭文馆学士,一时显赫于朝中。
二、先祖与叶天士的渊源
清代乾隆年间,马怀素有一名后裔是一位居士,喜欢下棋,经常到镇江金山寺与一名深谙医道的老僧对弈,每次马居士年幼的儿子都会在一旁默默观看,从不说话。
突然有一天,家住苏州阊门外的名医叶天士来到金山寺要拜老僧为师学医,老僧很纳闷,说:您医术高明,无人不晓,为什么要拜我为师呢?叶天士很谦逊地道出原委:原来乾隆二年(1737年),浙江举人洪鹏,到京城参加会试。船刚到苏州,洪鹏就病了,而且很严重。同伴们急忙雇了一顶轿子,把他送到叶天士家中,叶天士经诊断后,表示无能为力,患者最多活不了2个月;洪鹏虽然非常灰心丧气,但想反正是死,不如进京赶考作人生最后一搏,当他一路北上路过镇江时,听闻金山寺有位老僧医术高明,特慕名前来求医,老僧诊察一番说:没事,你不会死,你赶紧买一车梨子,沿路吃梨子,等梨子吃完病就好了,果然,后来洪鹏的病好了,在由京返浙的途中,路过苏州时,他再次造访叶天士,叶看见洪鹏还活着大惊,洪对叶讲了是金山寺的老僧救了他,叶天士当时便产生了找老僧学医的想法。
叶天士一生好学,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只要比自己高明的医生,他都愿意行弟子礼拜之为师;一听到某位医生有专长,就欣然而往,必待学成后始归,他先后拜过师的名医就有十七人,无怪后人称其“师门深广”。
言归正传,叶天士本来就“神悟绝人”、聪明绝世,加之这样求知如渴、广采众长,且能融会贯通,因此在跟随金山寺老僧学医的那段时间,自然医术上突飞猛进。
叶天士在金山寺期间,每当老僧与马居士下棋时,他也会在一旁观战,看到马居士的儿子全程观棋不语,叶天士甚感好奇,这么小的孩子,一直能沉住气,如此安静,很是少见,有次他实在忍不住,决定于小孩对弈一番,试试小孩的棋术如何,结果令叶天士大惊,与小孩对弈三局,叶天士皆输,当即叶直呼:真乃神童也!从此,马居士的儿子“马神童”的外号不胫而走。
史载叶天士曾讲“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鲜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医。”可见,叶天士特别重视天赋,对继承人的要求极高,只有天资非常聪明的人,才能入得他的法眼。
当叶天士在金山寺巧遇“马神童”时,便有意收其为徒,叶天士跟随老僧学成回家时,特带上“马神童”一起回到苏州;叶天士回家后依照老僧赠送给他的医疗秘笈,日夜研读,终于医技大胜往昔,并创立了温热论,奠定了我国温病学辨证治疗的基础,成为清代中叶最杰出的医学家!
据《清史稿》、《客窗闲话》等书记载,叶天士对自己在金山寺跟老僧学医的经历,作了如下感慨:“上苍慈悲悯人,导我得遇圣僧。我当秉承天意,多多救治百姓!”
三、从“马神童”到“马神医”
话说马神童在苏州叶天士门下学医时,因为年龄小,与叶天士儿子叶奕章、叶龙章、侄子叶大椿等相比,年龄相差太大,实际上只能作为徒孙辈的传人,且是唯一外传,辈分又很低,故关于马神童在叶氏弟子中的史料很少。
但叶天士特别喜爱“马神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乾隆十年(1745年),一代名医叶天士去世,享年八十岁,此时“马神童”也成长为一名青年郎中,随即返回祖籍镇江。
镇江,古称京口、润州、南徐,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处。特有的江河交汇地理区位,形成了镇江“南北兼融,东西并蓄”的多元文化。“舳舻转粟三千里,灯火临流一万家”,清代诗人查慎行这两句名诗正是当时运河漕运给镇江带来空前繁荣的生动写照。
昔日“马神童”返回家乡镇江后,此时金山寺老僧已去世,但留下遗言让他父亲转告:学成归来,北上开宗。不久他便沿京杭大运河北上,来到高手如云的京城挂牌行医,凭籍当年在叶天士门下深造的本领,在京城逐渐声名鹊起,成为“马神医”,由于叶天士在世时一直忙于医务,无暇著书立说,所以,“马神医”在京一边行医,一边整理叶天士口述的内容及遗留下来的一些秘方,形成叶氏医学秘笈传于子孙,自“马神医”开始,马家代代继承叶天士医学,一直未有中断。
四、叶氏秘方被保留下来的秘密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当时位于钓鱼台附近的马宅被烧毁,马全增的太爷携全家回到先祖所在地——镇江,并避难于镇江句容的道教圣地——茅山,由于先祖留下来的叶氏医学秘笈均被烧毁,所以,马全增的太爷在茅山期间,把原来所记住的叶氏系列秘方,重新默写了下来,由于当时兵荒马乱,为保护秘方,马全增的太爷立下祖训:为防他日再遭不测,叶氏秘方,必须代代存乎于心!
由于句容是东晋时期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葛洪的老家,葛洪在茅山生活多年,山上植被草木丰茂,中草药品种繁多,最有名的就是葛根,传说葛洪在茅山脚下炼丹时发现的一种根,治好了句容当地老百姓的一场瘟疫,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葛洪,于是把此根被称之为“葛根”。直到现在,葛根还是济世利人的药物和绿色保健品。
而且明代李时珍也曾造访过茅山,在其《本草纲目》收录的药材中,就有茅山道地药材380多种,如茅苍术、明党参、太保黄精、乌饭树、何首乌、灵芝、茅附、茅香等等。
马全增的太爷在茅山避难期间,不但经常在山上采药,还经常与当地的药农交流,同时深入民间,给周边的百姓治病,收集葛洪、李时珍的故事,以及葛洪、李时珍当年在茅山采药行医时散落在民间的小验方,把这些都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形成了《马氏江南杂记》一书。
五、叶氏秘方现代化
后来,马全增的太爷又回北京钓鱼台,时光荏苒,到了解放初期马全增出生后,小时后聪明伶俐,家人对他寄予厚望,特作为叶天士的第七代传人进行培养,马全增遵照祖训,从小就背诵叶氏系列秘方,并熟读《马氏江南杂记》,且对书中葛洪、李时珍流传下来的民间小验方也都一一死记硬背了下来,均烂熟于心。
如今,马全增先生虽已过花甲之年,但平时所看过的各种文章还能大段大段地背诵,这就得益于他从小练就的基本功。
马全增先生良好的记忆力在十年浩劫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特殊年代期间,马全增先生的太爷当年重新写下来的叶氏系列秘方,以及所著《马氏江南杂记》都被销毁殆尽。好在叶氏系列秘方,葛洪、李时珍的小验方都已深深储存在马全增先生的记忆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马全增先生就创办了多家医药公司,近些年,国家出台了大力发展中医药的系列政策,作为叶天士传人,马全增先生开展了叶天士秘方的抢救性工作,首先抢注了“叶天士”商标,然后结合现代人的体质,对叶氏系列秘方进行了改良,形成了叶氏新经方,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鱼鳔补肾丸、茸参益肾口服液等多种中药产品,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为弘扬叶天士中医文化,马全增先生特开设了“叶天士中医馆”,既是振兴祖业,更是让叶天士的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能够焕发出璀璨的光辉!
除振兴叶天士中医药文化外,马全增先生还肩负着抢救、推广葛洪、李时珍不为人知的小验方,造福国人健康的历史使命,后面他将把葛洪、李时珍的小验方进行研发,通过打造系列优质中医药产品、保健品,并打造李时珍老药铺,让古方造福现代人,让更多的人享受中医药服务,任重而道远。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总有惊人的巧合,200多年前,马全增先生的先祖在千年古刹镇江金山寺结缘叶天士,200多年后的今天,马全增先生在北京房山千年古刹天开寺重振叶天士中医药文化,冥冥之中,是家世使命的延续,是历史必然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