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黑龙江绥化秋收一线见闻

黑龙江绥化秋收一线见闻

新华社哈尔滨9月18日电 题:黑龙江绥化秋收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黄腾、戴锦镕

金秋九月,黑土地迎来丰收。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厢白满族乡正白后头村,海涛小浆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区里,刚收获回来的鲜食玉米堆得像小山一样,几名女工正麻利地剥去包裹玉米的绿皮。

眼下,绥化市100多万亩鲜食玉米开启了“丰收模式”。今年绥化市作物生长期农业气候资源丰沛,光、温、水匹配协调,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和科学种植技术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保驾护航,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年景好,玉米棒长得大,成品率也高。”海涛小浆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学斌介绍,普通大田玉米计算效益更注重产量,而鲜食玉米附加值更高,往往按棒数和等级计算效益。玉米越粗越长,等级越高,越能卖上好价钱。

  海伦市长发镇长丰村农田里,鲜食玉米正在等待收割。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在蒸煮车间,一股玉米独有的甜香迎面扑来。李学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的价格,每棒加工后的鲜食玉米能卖1.6到1.8元,去掉各项成本后,每亩利润达2000元,这一数字是普通大田玉米利润的四五倍,今年合作社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6000亩,预计这一季鲜食玉米能给合作社带来1200万元的利润。

在绥化市海伦市长发镇长丰村一处农田内,大型收割机正在迅速“吃”掉一株株玉米秆,“吐”出玉米棒。运输车辆将玉米运送到当地的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开启鲜食玉米的“变身”之旅。

  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工人正在装箱。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玉米收割后,30分钟内就会到达车间,第一时间加工锁鲜,保持最佳口感。”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停慧介绍,鲜食玉米之所以附加值比普通大田玉米高,就体现在一个“鲜”字上,从地里收割到运进加工车间,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否则口感和味道都会下降。高温蒸煮15到20分钟后,经过冷却、速冻和分拣包装,这些鲜食玉米就将销往全国各地。

  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刚刚完成蒸煮的鲜食玉米。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想让农产品有高品质,必须提高标准化程度。在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正黄一村,田园蔬菜加工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阶梯式方式种植鲜食玉米,根据种植时间确定收获时间,这样能保证鲜食玉米生长期相同,鲜嫩度一样,外观大小也更一致。

据绥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郭洪祥介绍,今年绥化市鲜食玉米总产量预计在110万吨左右,总加工冷冻储藏能力约25亿棒,年产值约34亿元,“‘小玉米’做起了‘大文章’,发展了大产业,助力‘粮头食尾’,推动乡村振兴。”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视(国普网)是以资讯、图片、视频发布为宗旨的融媒体平台,致力于展现视线里的中国,用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中国。目前,国普网视与多家国家级社团联合开通了三农、中医康养、拥军爱警、丝路文化等行业频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