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稀播密植多打粮——农场水稻的增产“密码”

稀播密植多打粮——农场水稻的增产“密码”

新华社哈尔滨9月25日电  题:稀播密植多打粮——农场水稻的增产“密码”

新华社记者黄腾、戴锦镕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一片金黄。在位于黑龙江省的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一片高产示范田正准备收割。地头上聚集了不少来观看的种植户,数辆水稻收割机“蓄势待发”,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稻香。

这片高产示范田是农场第八管理区种植户贾如家的地块。贾如说,今年他用这块地参加了农场的高产创建项目,农场通过在他家地块促高产,带动其他种植户一起这样种植,“我对农场推广的技术百分之百信任,现在终于到检验收成的时候了。”

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种植户贾如家的稻田正在收割。新华社记者黄腾摄

机车轰鸣,徐徐向前,割台翻滚,一片片水稻被斩断,经脱粒后存储在收割机的粮仓。驾驶着收割机的贾如满脸喜悦,他将收割机的出粮口对准运粮车,金色的稻粒哗哗地流淌出来。

“今年收割机开行约250米,收割的水稻就能装满收割机的粮仓,往年至少还得多开100米。”贾如说,这块水田今年采用了稀播密植的方式,往年每穴插秧六七株,今年增加到10至12株,穴与穴的间距比往年要大,“水稻分蘖后,籽粒更多的一代穗二代穗增多,比较弱小的三代穗减少,产量自然就上来了。”

在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粮食晒场,各家各户新收的水稻整齐地堆放着。贾如家的运粮车开上地磅秤,卸下粮食后再次称重,毛重减去空车重量即为水稻总重。晒场工作人员把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不一会儿便算出了结果:运粮车毛重10.75吨,空车净重8.35吨,水稻重2.4吨,这次一共收割了3.13亩左右,平均亩产达1533.55斤。贾如说,自家这个地块去年平均亩产为1360斤。

北大荒集团普阳农场有限公司成熟的水稻即将收割。(受访者供图)

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海龙介绍,以往种植户种水稻,叶面肥往往只施一次,现在农场鼓励按照水稻不同叶龄进行更精确施肥。“只要水稻植梗绿着,温度合适,就能吸收养分。”李海龙拔起一株比较弱小的稻穗说,水稻生长到这个阶段,以往人们便认为施肥不会再有效了,现在我们鼓励继续喷施叶面肥促其生长。

贾如算了一笔账,每喷施一次叶面肥,每公顷需花费100元,往年一般只喷施一次,今年共喷施了6次,比往年多花费500元,今年这笔花销由农场承担。多喷施叶面肥后每公顷水稻增产近2000斤,以每斤水稻1.3元计算,将增加近2600元收入。

“种地早就不是广种薄收靠天吃饭了。”贾如说,要有高产出,必然需要高投入,好技术是丰产丰收的保障,种地要舍得下本钱。想多打粮,不能算“小账”,得算好综合账。

“去年整个农场水稻平均亩产为1250斤,今年有望达到1300斤。”普阳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生说,目前在整个农场有25处这样的高产创建地块,已收割完的地块亩产最高达到1600斤,“未来这项高产创建技术在全农场推广开,预计增产将达到5万吨。”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视(国普网)是以资讯、图片、视频发布为宗旨的融媒体平台,致力于展现视线里的中国,用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中国。目前,国普网视与多家国家级社团联合开通了三农、中医康养、拥军爱警、丝路文化等行业频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