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小柠檬 大产业 重庆打造农品产业链“潼南样本”

小柠檬 大产业 重庆打造农品产业链“潼南样本”

       2月21日,“走进区域看发展 川渝奋楫谱新篇”采访团来到重庆潼南区,走访潼南柠檬产业,深入种植园、种苗繁育中心、精深加工代表企业,看小小柠檬,如何发展成为大产业,突破技术壁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春雨越下越急,也阻挡不住采访团记者们的采访热情。行走在半山腰上,遥望山下一望无际的柠檬种植园,整个山坳的空气中弥漫着柠檬独有的香氛。潼南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柠檬产业发展站站长付强对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3800多户百姓参与到种植园中,农民多以打工的形式务工,包括土地流转获得流转金,农民收入通过种植园,明显提高。”

柠檬种植园。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付强说,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市场的拓展帮助很大,交流也更多了,比如前几天他们刚成立了“川渝柠檬技术合作社”,川渝农民种植商都联合起来,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据了解,潼南区全区柠檬种植以琼江流域为核心,培育有各类柠檬经营主体340余家,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年产鲜果23万吨,预计产值20亿元。通过全面推行标准化种植,建成标准园100余个,出口备案基地面积累计达到2.8万亩,已构建形成琼江柠檬产业示范带。   

檬泰生物柠檬仓库。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为确保种苗安全,潼南还建成了重庆市首个高标准、现代化柠檬种苗繁育中心,每年可为川渝地区乃至全国提供绿色、无毒的柠檬种苗近60万株。 

采访团一行来到柠檬产业代表企业檬泰生物,看到了井然有序,分门别类的数个柠檬大仓库和实验室。这里拥有世界首台干湿共用果胶生产线。檬泰生物总经理崔洪源介绍:“我们的技术属于领先水平,拥有世界首台干湿共用果胶生产线。过去果胶在国内属于一项“卡脖子”技术,80%需要进口,现在我们的产品从重庆潼南走向全国。”他表示,企业享受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红利,对深加工和销售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他们已与四川六家大型鲜果商、形成了柠檬产业联盟,共促产业发展。 

世界首台干湿共用果胶生产线。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据了解,重庆潼南累计培育柠檬加工企业32家(2022年新增出口备案工厂1个),形成汇达、檬泰精深加工“双龙头”,柠檬纳米汁、柠檬果胶、柠檬脱氧冻干片、柠檬软糖等精深加工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研发生产饮料、绿色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5大类350余种柠檬产品,柠檬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加工产值30亿元,累计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0余万人。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视(国普网)是以资讯、图片、视频发布为宗旨的融媒体平台,致力于展现视线里的中国,用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中国。目前,国普网视与多家国家级社团联合开通了三农、中医康养、拥军爱警、丝路文化等行业频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