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丰硕

北京: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丰硕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罗鑫)在此间举行的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上,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大运河北京段文化带建设成果丰硕,大运河考古再获新发现。2021年以来,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在大运河北京段沿线七区共开展考古发掘项目102项,发掘面积约10万平方米。

“汉代路县故城遗址及其周边的考古工作廓清了路县故城南城门的形制和保存状况;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出一定数量的东汉时期的木、竹简牍,这在北京地区汉代遗址考古中属于首次发现。”陈名杰说。

陈名杰表示,近一年来,大运河北京段沿线七区共实施各类文物保护工程126项。万寿寺东路考古新发现建筑遗存,进行了保护和环境整治。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在前期文物腾退、村庄搬迁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环境整治、修缮保护、资源数字化及档案管理等工作,将于今年10月左右正式开放。

陈名杰说,北京市文物局还组织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开展了大运河通惠河段病害勘察及监测数据收集工作,在大运河遗产段设置89处监测点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全景VR相机等开展数据收集和巡视检查。开展了北京古桥调查及档案编制工作,全面摸清了88座具有交通功能的古桥,厘清了空间分布规律及保存状况。

“一批博物馆点亮大运河文化带。截至2022年7月底,大运河沿线七区共有备案博物馆165家,2021年以来新增备案博物馆10家。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正式定名,预计2022年底工程竣工,2023年底向公众开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一期建设顺利完成,正在开展二期绿化工程;路县故城保护展示工程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预计2023年6月完工,2024年实现开馆。”陈名杰说。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视(国普网)是以资讯、图片、视频发布为宗旨的融媒体平台,致力于展现视线里的中国,用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中国。目前,国普网视与多家国家级社团联合开通了三农、中医康养、拥军爱警、丝路文化等行业频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