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人也许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

人也许不认识人,但灵魂认识灵魂

在这个烈日灼心的躁动夏天,人们希冀寻找一处清幽的避风港,或者说,希冀寻找一处具有丰富内涵的、诗意的栖息地。作为上海第一家影像艺术馆,近日,由艺术馆创始人、著名旅德艺术家王小慧携手西班牙艺术家弗朗西斯卡·马蒂带来的开馆大展“梦想者”,正式掀开神秘面纱,与期待已久的观众会面。

王小慧作为旅德跨界艺术家。创作领域涉及摄影、影像、雕塑、设计、新媒体艺术与写作等,至今在国内外出版过五十余部个人作品集和书籍。作品被许多国际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被媒体认为是最值得收藏的中国女艺术家之一。最近宾夕法尼亚大学还出版了学术专著研究12位中国女艺术家,其中一章就是谈王小慧的艺术。

当“梦想者”遇上“10000个笑脸”威宁路369号,上海首家影像艺术馆——王小慧艺术馆最近成为了大家打卡的新地标。地铁二号线出口对面,标志性的红唇点缀在建筑外立面上醒目可见,吸引着来往行人驻足拍照,整个广场充斥着蓬勃的生命张力。

这个筹备了四年之久的国际巡展融合了摄影、影像、多媒体、绘画、雕塑、艺术装置、综合材料与行为艺术。两位跨界艺术家从自身出发,不拘泥于特定领域,不限制自己的灵感,自由而坚定的表达着自己的艺术思考,这无疑是一次开创性的双人展。

此次展览也是马蒂第一次来到中国。她带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梦想者”,与王小慧“10000个梦”构成了展览的主线。王小慧多年生活在中国与德国,马蒂则成长于西班牙与瑞典。虽然生活环境迥异,但她们的艺术之路却有着微妙的共通。自孤儿院出走的艺术家,经历意外由死亡边缘徘徊的重生者,少年苦痛而又生机勃勃。

如果说艺术是画笔,自身的经历是颜料,那么这两位艺术家的色彩特别丰富,遒劲、优雅、癫狂、自省......饱经沧桑的平凡肉体,带着所有的过往去创作。印象与抽象之间,“生、死、爱”是王小慧创作的永恒母题;在马蒂的艺术世界里,美与人性是一体的,她深信梦想的力量可以治愈我们的世界。对她们两个来说,遇到不是稀罕的,能互相照见、彼此辨认,是同类间的惺惺相惜,亦是每一位观者的幸运。

对话|采访王小慧

胡润百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次的艺术展的主题以及第一次与马蒂合作的故事吗?

王小慧:很高兴大家来到长宁区的新艺术馆,我们前后筹备了近一年,其间也经历疫情防控而一再延后,最终很开心在八月五号就要正式开幕了,我们还会推出早鸟票的活动,凡是购买早鸟票的人将会获得我们的数藏产品:“初吻(First Kiss)”。咖啡馆也叫“Kiss Kiss Cafe”,会以此命名是因为大家看到我们场馆外立面是一件红唇的装饰,这件也是我的雕塑代表作,名字叫“艺术之吻”。在上海大剧院的大厅上也能观赏到“艺术之吻”青铜雕塑作品。因为数字藏品里面的嘴唇是动态的、可以接吻的,所以我把它取名为“初吻”,希望大家来到这里有像初恋、初吻般的美妙体验。

这次开幕大展是我和一位西班牙女艺术家马蒂合作,我们不仅年龄相仿,经历也都有各自的精彩之处,她是位很传奇的女士,很小就成为孤儿,后来到了修道院,在那里她恣意发挥自己的创意与艺术梦想,艺术带她逃离了悲伤,也为她指引了方向。我们两个都是跨界艺术家,并且爱好兴趣非常广泛,从摄影、影像、新媒体、装置、雕塑、服装首饰的设计......我们关注的主题也非常像,如身份认同、自我解脱、移民问题、爱、儿童等等,虽然表现形式不太一样,但是东方和西方的对话是很有趣的。

最早有策展的想法是在马蒂家聚餐的时候,曾在波恩美术馆担任馆长的朋友建议我们以“对话展”的形式着手策展。希望在柏林、马德里、北京、罗马、墨尔本等地做国际巡回展。结果三年多因为疫情影响停滞,这次很高兴终于能在我的上海艺术馆第一次举办展览,同时上海也是此次展览的第一站。

最早有策展的想法是在马蒂家聚餐的时候,曾在波恩美术馆担任馆长的朋友建议我们以“对话展”的形式着手策展。希望在柏林、马德里、北京、罗马、墨尔本等地做国际巡回展。结果三年多因为疫情影响停滞,这次很高兴终于能在我的上海艺术馆第一次举办展览,同时上海也是此次展览的第一站。

胡润百富:红色似乎作为基底色遍布在您的作品中,这样的色彩偏好是怎么形成的?

王小慧:红色就是从“红孩子”的系列开始的,我在2000-2007这七年时间拍摄的,当时创作的时代背景下独生子女居多,崔健有首歌叫“红旗下的蛋”,对我来说就是红旗下的孩子,它很有中国的色彩,我认为红色具备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因为这首摇滚歌曲有了难忘的回忆,包括后期的红丝线,也代表中国的色彩意味。

胡润百富: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表达与受众感受的误差?您在意被误读吗?

王小慧:我写过一本叫 《传播学》的书,这本书是我在读硕士论文时的作品,我当时讲的是关于建筑文化艺术的传播,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是信号的“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是一定有误差的,不可能百分百被接受,能被大众接受的艺术家是幸运的,代表他的作品更容易被理解,但是这也不一定是好事。我认为艺术家是永远应该引领这个时代的,大家说“雅俗共赏”,把握这个度非常重要,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层次不同,我想我们应该抱持尊重的态度,用更宽阔的视野去欣赏每一件艺术作品。

图片拍摄:李奕林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由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主管的官方网站,国普网肩负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与政治、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法治、文化与社会的宣传使命,以图文、视频等为主要表现形式,解读传承、关注创新、提供资讯的传播渠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