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的世界里,有一位名叫王克田的老师,他以无尽的热爱和奉献,为艺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8年的一天,徐州铜山区大彭镇文化站站长杜虹影来马庄参观考察。大彭镇是中国烹饪鼻祖彭祖(篯铿)的出生地,彭祖文化研究的溯源地,也是彭氏华人宗族祭祀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杜虹影在马庄民俗艺术团与王克田交谈时,得知他也是大彭镇人,便笑着说:“王老师,你也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啊”。王克田一听此言马上说:“义不容辞、义不容辞!”杜虹影虽然是个年轻的女同志,但工作能力很强,很快就在大彭镇组建了一支200人的民俗艺术团,并告诉大家从马庄请来的老师是咱大彭镇人。老百姓群情振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算下来大彭民俗艺术团购置威风锣鼓、狮龙等道具约需两三万元,但没有资金来源。艺术团刚组建,八字还没一撇,杜虹影也不好意思向领导张口申请这笔经费。为难之际,王克田用自己的信誉作担保,到市里乐器店赊欠。当装满锣鼓、道具的卡车开进镇时,艺术团男女老少喜气洋洋地忙着卸车,又是抬又是架,比自己家里买了新家具还兴奋。王克田教乡亲们舞狮,舞龙,锣鼓,安塞腰鼓,旱船,跑驴时,一个一个动作讲解,一个一个动作示范,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得像水泼的一样紧贴身上。与此同时,王克田也被乡亲们渴求文化生活的强烈愿望所感动,大彭民俗艺术团规模很大,有200人,其中只有10名男同志,其余都是带孩子,操持家务,打工做生意的女同志,平均年龄55岁,民俗表演基础是零,但无论三十八九度的夏天,还是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她们都准时放下手中的一切,顶着烈日、冒着寒风赶来参加排练,有的家住二十多里之外也是如此。舞龙舞狮运动量很大,用她们自己的话说是个力气活儿,一场练下来都是大汗淋漓、腿疼胳膊酸,仍嘻嘻哈哈,劲头十足。艺术团有时经费周转不过来,她们都爽快地慷慨解囊集资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她们参与民俗表演不仅促进了乡镇文化建设,同时自己的生活融进了文化元素,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觉得年轻了许多,健康了许多,觉得活着更有意义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老师教得好,学员学得好,大彭民俗艺术团建团两年来,从起步到发展再到成熟,先后参加了国际马拉松开幕式、白集杏花节、丰县葡萄节、铜山区运动会、淮海经济区武术大赛开幕、彭祖大文化开幕式、徐卅市才艺大赛的表演,还多次组织民俗文化送戏下乡,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的高度评价。
2019年9月,铜山区运动会在铜山新区郑集新校区举行,开幕式入场仪式后,接下来是文艺表演,大彭镇的《大彭锣鼓》是开场节目,150位演员身穿红衣白裤精神抖擞走进场内,4面1.5米直径大鼓,20面圆盘鼓,还有大锣,二锣,小钗,中钗,大顶钹,场面宏大。150位表演者在王克田的鼓点指挥下,鼓声齐鸣,撼人心魄。她们击打的鼓点是王克田独创并做了配器处理,有一种节奏变化的美,时而威武震天,时而珠落玉盘,像乐曲那样耐人品评,再加上镲、锣演员随着鼓点的节奏不断变化着队形,欣赏性很强。出席运动会的领导和观众对大彭镇高水准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和点赞叫好。
此时,坐在观礼台上的大彭镇镇长陈奇同志也很高兴,一是看到大彭镇民俗艺术团的精彩表演为大彭镇争光添彩赢得的了荣誉,二是从民俗艺术团员的精神面貌看到了大彭镇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也在现场的大彭镇文化站站长杜虹影更为激动,民俗艺术团精彩表现让她觉得,自己这两年为艺术团从组建到发展付出的辛劳再多,都值了。大彭民俗艺术团好事连连。不仅惊艳铜山区运动会,又在淮海经济区狮王争霸获得金奖!这回,王克田是以大彭镇人的身份自豪地登上领奖台。
现在,徐州的民俗表演是“东有马庄、西有大彭”,影响都很大。当然,人们也都知道,东边的马庄、西边的大彭,这两家民俗艺术团的“总教头”都是王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