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养生,远离疾病不是梦!用道养生,可保青春健康一生!古法回春践行者于建华院长释“道”:
为什么毛泽东指挥打仗和别人看不懂,别人都在用术——军事科学在打仗.而一天军校没上过的毛泽东为什么打遍天下无敌手。因为他在用道——哲学在指挥打仗!
道层面哲学和术层面军事科学是两个层面的东西。道——哲学是术——科学的归宿。
古人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道与术之间层次的差别显而易见,什么是道?道如何解释?翻阅很多古籍经典,在商代《玄隐遗密.九真要》有着比较详细记载:天地日月。运之曰圜(围绕)。圜。曰蕪。蕪。曰道。道乃常。常乃恒。道。幾於無。無。运。以圜之。
天为上为阳,地为下为阴,天地这对阴阳指的是静止的空间。日为阳,月为阴,日月这对阴阳指的是天地之间运行的球体。运之曰圜,指的是日月运行的形状是圆形的。圜曰蕪。指的是日月这对阴阳运行时产生的物质为“蕪”,蕪字由十二笔画,代表含有子水、丑土、寅木、卯木、辰土、巳火、午火、未土、申金、酉金、戌土、亥水十二地支属性的物质。蕪曰道。蕪称之为道。道乃常,含有十二地支属性的物质圆形运行状态是常态。常乃恒。保持这种物质运行的状态时间是永恒的。
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去理解道。
一、空间阴阳,天地。
二、运行实体阴阳,日月。
三、实体阴阳运行中产生的物质,天之气与十二地支属性混合的物质“蕪”。
四、运行的形状,环形。
五、“蕪”循环往复运行的状态,是常态。
六、“蕪”运行的时间,是永恒。这才是比较完美的“道”。 “道”原来就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六个维度解释“道”的概念,可以看出 原来“道”其实就是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它有个特点,它不是一个平面的概念,而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概念。运动当中的一个整体。含有运行空间、运行实体、运行结果、运行形状、运行状态、运行时间六个维度。而且每个维度又相互紧密联系,相互交叉。
太乙版《黄帝内经》开篇就讲:道生唯一,一生唯二,二生为三,三生万物。道生唯一这句话含有两个维度。这个道与一是两个维度。唯一是天地、日月、蕪是一个整体,道是这个整体之外的道,比如太阳系是一个整体,太阳系之外的宇宙之道含有太阳系,。一生唯二,一个整体当中有阴阳为二,二也是二个维度,一是天地静态的阴阳,二是日月动态的阴阳。二生为三,天地之间,日月运行过程中相互作用产生含有天之十天干之气与十二地支混合物资为“蕪”。阴阳与阴阳相互作用产生的孩子为“蕪”。其存在的方式为氣。指的是为三。三生万物,蕪又滋养生出地球上的万物。道能生一,一中有道,道外有道,道中有道。与易经学说的八卦大无外、小无内,佛家的无量无边是一样的理论。只是换了一种表达的说辞而已。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记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从运行空间、运行实体、运行结果、运行形状、运行状态、运行时间六个维度理解会更透彻。我们从空间维度范围这个角度来看,有五个维度空间,人、地、天、道、自然。人的维度空间就是人体皮囊内的空间,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地的维度空间就是地球表面动植物生活的高度,地球地面下(地壳中)土层、储水层等直接影响动植物生存的厚度。我们人类根据不同高度温度的变化,把地球外的大气层一共分为五层,包括对流层(0-10km左右),平流层(10-50km左右),中间层(50-85km左右),热层(80-800km左右),散逸层(800-2000或者3000km左右)。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一般飞机的巡航高度就在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交界处附近,温度比较低,但是如果再往高处飞的话,会进入平流层。由于平流层存在大量的臭氧,因此会吸收大量的紫外线辐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而不是下降。
这里的天的维度空间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约10千米位于大气层最底层的对流层,可以形成雨、雪、雹、霜、露、云、雾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的空间。道的维度空间是环绕对流层之外的平流层(10-50km左右),中间层(50-85km左右),热层(80-800km左右),散逸层(800-2000或者3000km左右)的能量物质“無”。自然的维度空间是指含有地球的太阳系、银河系无量无边的星际空间。所有的空间和时间(统称为时空)及其内涵,包括各种形式的所有能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中的法字,我们应该理解为生存之法,生存之道,生存之根本。可见人类的生存之根本源于自然。那么我们先理解自然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在前面讲过,自然天地之间运行的阴阳实体为日月,日月不间断循环往复环状圆形运行中化生了“無”,也就是“道”。这个就是道法自然。
在商代《玄隐遗密。九真要》记载:生之。附天地。取。其中焉。中者。二象之合也。意思是说,天地之间的日月阴阳运行中化生的能量“無”可以化生万物。能量無是《道德经》里的“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中的冲气,也是中医学说里的中气,说到这里,你也就明白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什么重视“守中”了。
这个化生过程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不间断循环往复的运转,运转一圈为一年12个月,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当太阳的阳光直射在赤道的时候,地球上的阴阳气温变化就产生了春天和秋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我们古人管这两天叫做春分和秋分。每年6月21日,当太阳的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而且白天的时间最长,地球的北半球气温就进入了夏季,这一天就是夏至。每年12月21日,当太阳的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而且黑夜的时间最长,地球的北半球气温就进入冬季,这一天就是冬至。反应在地球上这一年四季阴阳气温的变化是由太阳阳光直射位置的变化而决定的。因此,早在宋代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的阳历。月亮围绕地球运行,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所看到的月相,即:朔——全黑,农历定为每月初一;望——全白,是月亮团圆之日,为农历的十五或十六;半白半黑月相谓之上弦或下弦。月亮运行影响海水的涨落,发生在白天叫潮,发生在夜间叫汐,所以也叫潮汐。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在涨潮和落潮之间有一段时间水位处于不涨不落的状态,叫作平潮。
因此地球表面平均厚度约12km的对流层集中了占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汽量,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能量無的阴阳就是温度的变化,温度高的漂浮在天地星际之间,温度低的演变成雨、雪、雹、霜、露、云、雾下降至地球。这种季节、天气、气温阴阳变化规律这就是天法道。我们古人根据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时间节点,发现有个不变的变化规律,冬至到夏至期间,北半球白天的时长由最短变为最长,地球受太阳光照的影响,地球气温有最冷变为最热。夏至到冬至期间,北半球黑夜的时长由最短变为最长,地球受太阳光照的影响,地球气温由最热变为最冷。古人根据太阳阳光照射变化规律绘制出了太极图。
地平线上面是天空对流层,地平线下面第一层为土层,土层下面为储水层。夏天的太阳阳光照射热能量最强,时间最长,地球接收的这种热能量也最多,从而地球水分受热蒸发的水气与大气混合一起的热能量全部浮在地表面上,同时夏天的雨水量较多。被地面上的动植物所吸收,此时植物枝叶会疯狂的生长,动物的活动量也最大。与此同时,地表下的土层却因为热能量的上浮而变得异常冰冷。夏天地面热如火,地下却冷如冰,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规律。从立秋开始,这些热能量就开始下降,一直降到地面下的土层里,此时地表热能量减少,植物开始落叶,人类开始穿秋装防凉。从立冬开始,因太阳照射时间短地表上温度变得最冷几乎没有热能量,同时冬天的降雨量少。地球下面储水层的水藏阳功能凸显而地下变得最热。这时动物逐渐进入冬眠。植物枝叶衰败而落叶归根,植物的根须可以吸收到热能量后会疯狂生长,所以植物生长规律就是冬天长根,夏天长枝叶。这种季节、天气、气温阴阳变化规律滋生了地球的生物,有动物、植物、微生物。这就是地法天。
反应在地球一年四季气温变化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温时一般植物发芽,开花结果,夏热时,雨水增多,一般植物枝叶疯长。果实成长,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是最多的,夏天空气中氧气及水气的浓度最高。秋凉时,一般果实成熟。冬寒时,一般植物落叶归根,根须开始疯长。所以有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说法。人类北方:春季灌溉除草。植树的最佳时期,南方:春天耕作、种植油菜、玉米、播种、插秧、种植辣椒、茄子等夏季蔬菜。人类北方:夏季收割小麦,种植玉米或花生或水稻,灌溉除草,秋季收割播种,冬季保护小麦不受冻。南方:夏季:收割一季水稻,然后开始移栽第二季水稻。冬天基本在家休息。
《内经》载:天食人与五气,地食人与五味。空气加饮食是我们生命的保证,在三十七度体温环境下,空气和饮食在身体内部,发生了理化生物反应,生成了热量和修补身体的物质,维持我们生命健康。
在空气良好的过去,森林旺盛,许多人类和动物,只呼吸喝水就可以长期生活,大量吃饭只是繁殖时候。空气里面的营养主要是植物氧气,还有不可忽视的水汽,植物化学气,和地球矿物气。
从立春开始地下储水层的热能量开始回升到土层中也就是地气上升,植物开始逐渐发芽生长,动植物交配繁衍的时令。从立夏开始,热能量又返回到天空中,这就是自然界热能量的一年四季升降沉浮的循环运动。而人体阴阳气血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夏天时,热能量浮在人的身体表面而变得燥热,体内的五脏六腑却因为热能量不足而变得异常脆弱。反而在冬天时,热能量都沉入五脏六腑,人体体表异常怕冷。所以在饮食上有了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传统。但很多现代人因为违背了这个规律,夏天的外表燥热,内脏寒凉状况下吃雪糕、喝凉啤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是给免疫力损耗、内脏疾病的产生埋下隐患。所以很多人立秋季节过后发生感冒等问题。这也是“秋后算账”很好的解释。人、动植物无论是体内阴阳运行规律与地球冷热能量的运动规律相同,还是人生存所需物质空气、饮食物都来源于地球冷热能量相互转化的结果,这就叫人法地。商代《九真要》记载:天地。一间也。日月。一化也。天地日月。一圜也。故有生。是谓生化。生化者。正反也。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日月不间断螺旋状循环往复运行的结果,就是蕪生成物质包含动植物、微生物,物质(含动植物、微生物)转化为蕪,而这种物质与蕪的相互转化是随着日月不间断螺旋状循环往复的运行而不间断的化生,生化.......这个过程中蕪与物质的空间维度也是随着它们各自的质量不间断变化中。
《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记载: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这里指出了天地之间的蕪诞生了人类,同时四季变换一定时间完美的人出生。生的前提需要物质的转化,生化现代医学文化称作为新陈代谢,人体内有卫气、营气一对阴阳。营气指的是流动的血液,营气主要功能是提供个细胞营养,同时将细胞垃圾代谢出来。人生于地指的是人类饮食物来源于地球。悬命于天,指的是呼吸时需要的炁来自于天空中的空气,在这里称作为命。也直接说明了人的命长短取决于身体呐多少的空气。空气和饮食转化精微物质,生成了热量和修补身体的物质,来维持我们生命与健康。
作者于建华,1968年出生于江苏徐州,因1989年羁患强直性脊柱炎而深耕中医至今。中国人社部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康复理疗师资。自担任北京易馨中医院院长以来,其学子遍布全国。2019年冬经历生命生死大关而开悟,开悟后4年时间投资40余万元,创新研发出独特的呼吸、点穴导引的现代版内丹道术——于氏内炼回春养生功法,并拥有于氏内炼回春养生功法版权,版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4—A—001000593。含有九个不同层次的功法,炼精化气筑基的气血双补金丹小功、炼气化神的气血双补金丹大功、炼神化虚的混元功、炼虚合道的元婴出窍功、激活脑垂体开启回春之门的通灵功、激活脑髓筋膜,打通第三维度大小周天的仙道功、打通四个维度大小周天,天人合一回春健康状态的太虚功、养护心脑血管的心脑血管养护功、洗髓健脑的洗髓健脑功系列修炼模式。同时也研发出不需要辩证、降维调养身体健康的于氏心脑血管养护道术于2024年4月顺利通过国家版权保护中心审核,也荣获独立自主的国家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登记号:国作登字—2024—A—00111679。
作者自己研发之道术与修炼内炼回春养生功法短短14个月自身35年的强制性脊柱炎完全康复,因强直引起的背如锅盖的弯腰驼背基本直立。整个身体健康状态也年轻了10多岁.............。
这真是:
人体阴阳,气血两旁。
荣卫运行,逆顺环状。
气血和合,神识产生。
呼吸点穴,用道养生。
经脉道行,青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