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决定收割
2023年10月27日
晴天。
上午,云飞在1号2号最先播种的试验地察看,与南京农业大学腊红桂教授现场视频沟通可否收割,腊教授说可以收割。云飞又与一位湖南种稻农民大哥现场视频沟通可否收割,他根据现场视频,说“霜降不黄真不黄,寒露不出真不出。得了一粒黄,去了十粒粮”,意思是为了稻穗上的1粒或几个青的变黄,会损失10粒已经熟了的,这样不值得,提醒赶紧收割。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云飞以度学观,认为“人人皆我师,万物皆我师”。云飞对湖南这位农民大哥传递的判定稻子成熟度的农事谚语很认同,感叹农民也是老师呀!(注:当时,有的稻穗上尚有个别是绿的没有完全变黄,村民们对是否可以收割说法不一,说不熟但稻穗顶端的稻粒手接触就掉落,说完全熟可是稻穗上还有个别没有发黄。正是这位湖南农民大哥说的这句生动形象的谚语化释了云飞和村民们心中的矛盾和纠结。)云飞随即决定准备一天,周日即29日举行收割仪式。
脱粒机试机
看完地,又让林航继续启动脱粒机,发现买的皮带有点紧,影响启动,又去镇上买了多种接近尺寸的皮带。继续试机,终于启动成功。立即去2号地割稻子,脱粒机工作效率很高,脱粒后的湿稻谷有168斤,用水分测量仪测试,含水率为34%。
烘干机调试
调试烘干机。卖家指导将烘干机开到最大档位,快速烘干,机器工作实际温度有200℃,两个小时后稻谷含水率18%,四个小时后稻谷含水率12%,已达到碾米要求(注:稻谷储存标准含水率为13.5%)。稻谷烘干已是晚上7点。云飞闻到阵阵的稻谷香,沁人心脾。
碾米机调试
开始试机碾米。发现碾出来的米碎米率特别高。一开始怀疑是碾米机的问题,联系卖家,说长粒米碎米率是比圆粒米的碎米率高,也没有其它解决办法。云飞剥开烘干的稻谷,发现很多米粒已经有断裂的痕迹,再碾米肯定碎了。网上查资料用烘干机急速烘干的稻谷爆腰率就是高,这才想到之前王教授叮嘱过自然晒干最好,烘干机需要慢烘。但为了在29日仪式现场能够让所有人第一口尝到度山香米,必须这样做,自然晒干稻谷来不及了。
立度家村碑石
全国唯一的“度家”村
下午,1点,立度家(村)碑石。
村民割出稻田T形空间
下午,云飞带几个村民在仪式现场割出T形油纸伞表演空间和稻田茶宴、稻田咖啡展演空间。
云飞用稻草铺湿地
稻田茶宴、稻田咖啡展演空间地比较湿,云飞就用稻草铺湿地。
村民们整理道路
2023年10月28日
晴天。
割一部分稻子准备仪式用
昨天烘干的稻谷无法使用,上午再割一部分稻子,脱粒完稻谷有166斤,云飞网上查阅资料,采用低温慢烘,调为55℃烘了8个小时,一直到含水率为12%才开始碾米,爆腰率还是高,但已比昨天的好很多。用筛子筛出了30斤完整度高的精米,10斤做米砖,包装好明天展示用,10斤明天上午仪式现场蒸米,10斤明天中午用。云飞不禁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呀!看着很简单的碾米,真正去做了才发现遇到这么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度,只有不断地度(duó)即努力试验的过程,才能达到最佳的度(dù)即如意的结果。
下午,5点,北京的陈山、王京京到达现场。
云飞组织村民准备仪式现场。准备仪式用的环境、演示、蒸米试验、收割脱离试验等。
2023年10月29日
柴锅蒸米试验
凌晨,3点,用柴锅蒸米一次,弄成粥了,失败了。再次进行,终于控制住适度、温度、火候,试验成功。(注:为什么不用电饭锅现场蒸米?云飞认为现场用柴火锅蒸出来的米更原汁原味,更有乡土气息。所以云飞网购了2个柴锅和1个大甑子,灵活方便。但现场蒸米是公开的,必须一次成功;否则就成了笑话,大家最重要的期待就会落空。因此,需要提前试验成功,现场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云飞凌晨4点回到县城。睡了1个多小时又起床,早晨6点到仪式现场。(注:云飞在海淀区策划组织高端论坛、科技科普博览会展示会也是一样的,大战之前,没有困意,与同事们一起要重新把第二天所有的环节如回放电影一样,演练一遍,查漏补缺,完善到位,直至最后成功。)
天朗气清,艳阳高照,真是好天气!
村民准备仪式展示
上午,8点,村民到现场,云飞临场组织村民进行油纸伞、唐装、折扇田间漫步展演准备。(注:油纸伞和折扇都是云飞按照自己的创意从网上定制的,8套唐装都是云飞在北京做度学讲座时自己穿的。村民们这般风度,看起来不仅不比专业艺术表演差,而且更加真实自然。)
准备柴锅
同时,村民准备柴锅蒸米。
上午,9点,领导、嘉宾、周边村民等陆续抵达现场。淅川县政协主席邵书燕、政协副主席张平、水利局局长吕波飞、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党良、民政局副局长杨俊朝、马蹬镇党委书记夏丹、镇长任督、分包联系村的县纪委包村常委杨勇、滔河镇书记周其军、县纪委派驻熊家岗村第一书记郭星及熊家岗村委会党员干部、度家村(前李沟)村民约100人参加收割仪式。陈西雷、朱雅方、季洪涛等也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仪式。
嘉宾到来
仪式特色:简约、淳朴、实在、高雅。兼具田园风光、农事氛围、文化风尚、着眼未来之风格。
环境布置:以高山(度山)为背景,以大地(稻田)为平台,以金黄色的稻穗为烘托,在2号试验地开辟T型空间。在T型空间两边稻穗上,左边挂红底白字横幅“祝贺度山香米(旱稻)试验成功!”右边挂红底白字横幅“乡村振兴我们参与,文旅胜地我们打造”。T型空间用于村民“稻田T台秀”展示。T型空间两边,摆放折叠桌,每个周围是稻穗,稻穗外边竖起不同内容说明的蓝牌,打造村民和来宾参与的稻田(度家)咖啡、稻田(度家)茶宴等新文化旅游(生命农业)场景,畅谈丰收话未来。
仪式前嘉宾交流之一
仪式前嘉宾交流之二
仪式前村民交流
仪式前云飞向县政协主席邵书燕、副主席张平、马蹬镇党委书记夏丹介绍试验成果包装
活动流程:10:17仪式正式开始,由云飞主持。云飞解释10代表圆满、十全十美,17代表大家一起实现这个圆满。云飞首先感谢全体在家村民对此次旱稻试验的支持和参与,展望了未来度家村(前李沟)发展前景,表达了把度山香米打造成展现乡村振兴美好前景的知名品牌的决心。随后,淅川县政协主席邵书燕讲话,表示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源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优势,招才引智,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农副产品特色品牌等,为淅川的乡村振兴谱写壮美篇章。南京农业大学腊红桂教授高度评价这次旱稻试验成功的重要意义,表示要加强合作,为今后扩大并提升试验提供种源和技术保障,并提出要把度山香米打造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后进行村民参与的稻田(度家)艺术“稻田T台秀”、来宾参与的“稻田(度家)茶宴”展示和“稻田(度家)咖啡”展示、“稻田(度家)一口香”展示。淅川县政协主席邵书燕宣布开镰。现场手工收割、现场脱粒、现场蒸煮、现场品尝活动展现了农事劳动场景与收获之喜悦。
这里要特别记载:宣布开镰之前,现场有个巨幅度体书法作品“度山香米香天下”展示环节。原来有人建议找两个美女徐徐展开好增加吸引力,后来铁明等村民认为农事文化讲求淳朴,讲究实在,更讲究传承,纷纷提出反对意见。云飞正反度思,最后决定着眼未来,由本村的两个小孩子来操作这个环节(注:一个叫李皓轩,小学六年级;一个叫李皓强,小学五年级),最后大家都说好。大家说,现在的家庭传承普遍存在问题,这么好的难得的机会多让孩子们参与,有利于传承耕读文化,将来他们长大了,会永远记住这一天,会激励他们热
爱劳动、积极进取。两个小孩子现场表现特别好。
仪式结束后,领导和来宾参观了度亭和度学石鼓。
李云飞致辞
淅川县政协主席邵书燕仪式讲话
南京农业大学腊红桂教授讲话
村民唐装油纸伞表演
村民折扇表演
村民与稻穗、唐装、油纸伞的融合
稻田太极表演
村里小学生展开“度山香米香天下”
稻田合影
稻田茶宴
衷心祝福
度山香米香天下
仪式现场之一
仪式现场之二
仪式现场之三
淅川县政协主席邵书燕宣布开镰
淅川县政协主席邵书燕开镰
南京农业大学腊红桂教授开镰
北京来宾朱雅方开镰
北京来宾王京京开镰
北京来宾陈山开镰
村民们丰收的喜悦
现场脱粒之一
现场脱粒之二
现场脱粒之三
现场脱粒之四
现场脱粒之五
现场蒸米
现场品尝之一
现场品尝之二
来宾参观度亭
来宾参观度学石鼓
下午,云飞到度山试验地。
2023年10月30日
艳阳高照。
李云飞与腊红桂教授、铁明在3号地交流
李云飞、腊红桂教授、腊红杰、铁明在2号地交流
上午,村民们在2号试验地继续人工收割。遂贵、林航现场脱粒。
上午,云飞和南京农业大学腊红桂教授、县纪委腊红杰、铁明一起到1号、2号、3号、4号试验地仔细察看(注:云飞认为农业专家腊红桂教授这次专程从南京来村里参加收割仪式,来一次不容易,明天就要回南京。云飞邀请腊教授把各试验地看一遍,请教一些问题。腊教授愉快答应。)腊教授仔细察看每个试验地,说这次旱稻试验种植状态很好。他就今后土壤改良、品种多元化试验再优化等提出了重要建议。
村民在2号试验地继续收割
下午,村民们在2号试验地继续人工收割。遂贵、林航现场脱粒。
下午,云飞、腊红桂教授、县纪委腊红杰、铁明一起到度山山顶试验地察看。
下午,4点,国家级重要媒体中国网以“村民游客演绎稻田T台秀,度山香米奏响生命农业曲”为题进行了视频与图文并茂的特别报道。河南日报、淅川县融媒体等也进行了新闻报道。
夜晚脱粒
月出于度山之上
晚上,满天繁星闪烁。云飞举着手电照着,铁明、二嫂、遂贵、丙午、林航现场脱粒。约8点,一轮硕大的明月开始从度山山脊缓缓升起,照亮大地。大家欢呼,云飞感叹天知人心。此刻让云飞想到了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写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云飞对大家说“如果在稻田里摆上一桌,望着度山,赏着明月,闻着稻香,品着美酒美茶,该是多么难得的惬意和自然浪漫的享受呀!一定要在度家村(前李沟)策划开发出这样的体验场景。广告语就是:闻稻香,赏明月,就来淅川度家村!”大家说太好了。晚上11点多,把当天收割的稻子脱粒完。
2023年10月31日
艳阳高照。
晾晒稻粒
上午,晾晒前日脱粒的稻谷。(注:收割后马上脱粒晾晒很重要。有阳光的天要抓紧,需要晾晒3天稻粒才会干。收割脱粒后含水率34%,晒一天后含水率22%,晒两天后16%,晒三天后10%,达到储存要求。)
上午,10点,黑章、铁栓等村民哥嫂们开始在1号核心试验地人工收割。(注:早晨露水很大,无法收割,太阳出来后,露水蒸发后才能收割。)收割时,在地上摊上大的塑料布,将收割的稻穗堆在上面,防止稻粒掉落地上。村民们说费了好大劲种出来,一定要珍惜,确保每一粒归仓。丙午、林航等现场脱粒。(注:想到农事的艰辛,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再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巨大浪费习惯,云飞百感交集。云飞认为全民应当身怀感恩之心对待农民、对待农事,尤其应当以适度为贵,或家庭生活、或朋友聚会,应当简约、合理安排用度,大力倡导节约粮食是美德,浪费粮食是缺德是犯罪。更应当研究以法制约束、调度的长效机制,杜绝浪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充足、稳定。)
1号地收割
1号地收割
1号地收割
地上铺单子确保粒粒归仓
1号地现场脱粒
下午,接着收割1号地。现场脱粒。下午6点多,1号地收割完。
1号地夜晚脱粒
晚上,云飞、铁明、丙午继续脱粒,张华在外打工回家也来帮忙脱粒。月出度山的美景再次出现。至凌晨3点才将当天1号地收割的稻子全部脱粒完。铁明将稻粒放在马路边的布上准备白天晾晒,晚上就睡在丙午的车里照看。
2023年11月1日
艳阳高照。
晾晒稻粒
早晨,铁明、二嫂发现邻村的一家门前有300多平方米的细水泥地适合晾晒,就把1号地的稻粒从马路边运到这里。云飞一大早从县城赶来,帮忙晾晒。(注:晚上,丙午寇虎玲夫妻俩及儿子李勇帮助装袋,丙午及儿子李勇在外打工回来已经帮忙多日了,他们看云飞整日忙碌不忍心,说再帮忙2天再走,云飞非常感动。)(注:稻子收割后及时晾晒很重要,云飞说度家村将来建个晒谷场,算是个小景点,流传下去,也是很好的故事,大家说这个主意好。)
筛选稻穗
阴干稻穗
下午,2点,村民们在4号地人工收割一点,后在路边选稻穗。
这之前,人工收割已有8亩。剩余10亩多。这时,大家反映人工收割太慢,效率低,村民哥嫂们都是60多岁、70多岁的人,都觉得很累。加之,天气预报后天即11月3日要下雨。云飞铁明决定2日上午采用大机器收割,否则下雨来不及。
2023年11月2日
晴天。
上午,9点,继续晾晒稻粒。
上午,10点,开始在4号地进行大机器收割,而后在奇汉地、铁栓地、铁明坡边地收割,再回到4号地收割,最后收割3号两块坡地至12:30,收割了8亩多(注:剩下的1.5亩尚需几天才能完熟)。现代化机器收割效率很高,而且机器一边收割,同时就脱粒,一些秕子(注:有外壳但中空的不成熟稻子)被机风吹掉,留下的稻粒很干净。
3号地机器收割
3号坡地机器收割
4号朝奎地机器收割
4号奇汉地机器收割
4号朝奎地机器收割
4号铁栓地机器收割
4号铁明地机器收割
机器收割的同时进行脱粒
当然,云飞认为,为了体验收获的喜悦,特别是旅游性质的农事体验,适当进行人工收割是必要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现在很多城里的人脱离农事劳动日久,不懂农事,有的甚至五谷不分,更不知从何而来,这种情况很严重、很不好,于国于民于家庭于我们这个民族很危险,还是应当大力提倡“适度上山下乡”,参加实质性而非形式主义的农事劳动。这也是做到不忘本、不变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求真益民的有效途径。
脱粒后马上晾晒。夜晚很冷,铁明在晒场搭个塑料棚,盖上棉被休息照看。
2023年11月3日
阴,偶尔有雨点。
云飞觉得及时用大机器收割效率高,在雨前收割完成,这是大幸。虽然机器收割的稻子只晒了半天,但毕竟颗粒归仓,心里踏实了。
3号坡地收割完毕
早晨,8点,云飞、铁明到3号坡上的条状地手工收割剩余用来选择稻穗的10平方米地。至此,除了坝上还有一块1.5亩重新播种即播种最晚的那块地外,都收割完毕。
云飞特别注意到,这3号地是真正的坡地,约2亩,依地势看,仰视的坡角大约在35度左右。(注:记得今年11月23日我和同窗师兄何晨光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教授交流现代农业发展时,罗院士还专门提到旱稻种植的坡地坡度最好在25度左右,超过25度,种植条件就要求高、难度大。这个坡度对旱稻种植地势很重要。)这个3号地,云飞最担心试验不成功,结果出芽整齐、苗势很旺,籽粒饱满,很成功。
云飞察看霜覆盖静静的稻田
上午,9点,云飞独自察看收割后的各试验地景象。稻田静静的,稻茬上面覆盖着一层薄霜,更使得这种静是静中静,那是极致的造化自然。云飞此时的心虽然很平静,但有一种复杂的莫名的感觉。云飞是性情中人,之前开渠、旋耕、播种、出芽、除草、抗旱、喜人的长势、收割的忙碌,等等,那些动态与激情一下子归于寂静,丰收圆满的喜悦与眼前所及的空荡荡的稻田交织,也许这就是特别的人生自然吧!有与无的互化与统一,有为与无为的互化与统一,动与静的互化与统一,这都是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度呀!云飞见周边的地块(之前人们种玉米)麦苗已经遍地绿,心中似乎又有一种新度萌生。云飞穿过村子,走在田埂上,察看剩余的最晚播种的1.5亩地稻子成熟度,觉得尚需几日可以收割。稻田间小鸟声美,此起彼伏,云飞漫步其中,它们旋即飞向丛林。
云飞在度山山顶的试验地沉思
度山山顶看丹江映日红漫天
下午,云飞与铁明去度山山顶察看5号试验地,风很大。云飞觉得虽然这里稻穗少,但活着。如果对土质进行改良,依然是可以在海拔500米的地方种植旱稻的。云飞认为,对旱稻种植应当进行科学严谨、辨证适度地导向,导向不能有问题,要正反相济,实事求是。要根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地质条件区别对待,要从实际出发。尤其对气候、灌溉水源、土质等要素,进行全面评估,把握好各方面的度。适宜种植就种,不适应种植,也不能盲目行事,同时要考虑到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注:度学主张应当把自然性平衡与创造性平衡(人为的)统一起来,但以自然性平衡为基础为根本)总之,做到心中有度,顺乎自然,利于生态,实事求是,求真益民。云飞对度山山顶这块5号微试验地浇水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云飞站在度山山顶,仰望天空,环视四周,俯瞰不远处的丹江,映着日光,霞光万道,瑞气满满。
2023年11月4日
阴,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