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养>资讯 缅怀造福桑梓、一心为民的爱国典范李鼎铭

缅怀造福桑梓、一心为民的爱国典范李鼎铭


李鼎铭(1881 - 1947 年)原名李丰功,陕西米脂桃镇桃花峁人,中国著名中医人物。出身农家,幼年受教于舅父杜良奎(杜聿明之父)家中,遍读经史子集,兼及医学经典著作,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国文、史地和医学知识功底。精通地理、数学、天文、气象,曾自造地理仪、天文盘,计算日月食。以学有所长而闻名乡里。1903 年赴绥德应试,考为廪生。1930 年开办医馆,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群众颇多赞誉。1941 年夏,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先后当选米脂县参议会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边区政府副主席。同年,在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精兵简政”议案,受大多数议员尤其是毛泽东主席的大力支持。1941 年底,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随后,举家迁住延安,并与毛泽东、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7 年 12 月 11 日,因患脑溢血症不幸逝世。李鼎铭先生代表作品有《傅青主女科全册汤头歌诀》《中国哲学思想体系与民族传统概念》。
 
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有过这样一段论述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李鼎铭出生于 1881 年 9 月 25 日。父亲李鸿基,粗识字,在家务农;母亲杜氏,主持家务。兄弟三人,他是老大,二弟早死,三弟在家务农经商。家中有土地 20 余垧,生活并不宽裕。李鼎铭10 岁时寄居其舅父杜良奎家就读,寒窗八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他父亲于 1902 年去世,李鼎铭在家守孝百天,心想:家在深山远村,缺医少药,自己的父亲如果有好医生及时治疗,就不会壮年一病不起,溘然辞世。从那时起,他就决心发愤深钻医道,悬壶济世,救苦救难救命,以慰父亲在天之灵。他从舅父杜良奎家借来《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等许多医书名著,每日在灵堂的长明灯前攻读医学,把药学中的药名药性一一熟记脑中,深究医理,并用针灸自寻穴位,忍受疼痛,体验针感,这为今后成为一代名医储备了理论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1903 年,李鼎铭赴绥德应考,取为廪生(廪生是名列前茅的秀才,而且可以得到朝廷的津贴),官府任命他到怀远县当县官,他感到朝廷昏庸,官员腐败,民不聊生,自己就任并不能力挽狂澜,于国于民无益,便断然拒绝了前去赴任,在家乡教书育人。他认为,百姓可怜是因为没有文化知识,决意办教育救民救国,让老百姓从贫困落后愚昧中觉悟解脱。1913 年,他在担任米东区区长期间,利用临水寺庙产,创办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并兼任校长。1916 年,他受聘于榆林中学,担任数学教员。1918 年,他返乡和当地群众在桃镇创办国民高等小学并担任校长。他从事教育十余年,教学主张给学生讲科学知识,治学严谨,成绩卓著,深受当地群众赞许。1923 年,李鼎铭先生任榆林道尹公署科长等职。1926年,他辞去国民政府官职,开始在家乡专心钻研医学,广泛阅读各种医药书刊,全面精通地掌握了中医中药精髓。

1930 年,在友人马竹林的资助下,李鼎铭在米脂县东街开设长春医馆,坐堂行医。好友马竹林及《永昌演义》的作者李健侯分别送对联祝贺,一个是:长日高眠无欲虑,春风拂座有知音;一个是:医纵多方有病不如无病好,馆储良药平时预备及时需。两幅对联四字分镶句首,正是“长春医馆”。

坐堂行医期间,李鼎铭同情群众疾苦,一面治病救人,一面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立下了“穷人吃药,富人开钱”的规矩,在为贫苦农民看病时,收费较少甚至不收费,而对那些权贵阶层则高收费,多出的费用补偿给穷人买药。对于穷人,他除了不收费,还免费送药并经常上门看病,患者就给他做饭吃,他也从不嫌弃饭菜的好坏。他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手到病除,治好过许多疑难杂症,逐渐名声大振,成为当地最受百姓欢迎和爱戴的郎中,成为陕北远近闻名的一代名医。群众曾赠匾“济世神医”,并夸赞他是“神州一圣人,东区一卧龙,济世神医,办学教人,治病救人,大恩大德”。

 
1942 年初,李鼎铭由米脂举家迁往延安任职。在延安期间,他积极推行扫除文盲、培养知识分子、在群众中普及卫生习惯等工作。除了忙于政务,还利用精通中医学的有利条件,为在延安的中央领导、干部、战士、学生和老百姓治病。

1947 年 12 月 11 日,李鼎铭在陕甘宁边区政府临时驻地绥德县义合镇突发脑出血症,医治无效,不幸逝世。1958 年,周恩来、习仲勋批示修建李鼎铭陵园。1960 年 12 月 11 日,陵园在米脂县桃镇落成,纪念碑上镌刻有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局题赠的挽词。


国普网

国普网视

国普网视(国普网)是以资讯、图片、视频发布为宗旨的融媒体平台,致力于展现视线里的中国,用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内容,为公众呈现一个真实、鲜活、多彩的中国。目前,国普网视与多家国家级社团联合开通了三农、中医康养、拥军爱警、丝路文化等行业频道。
1、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普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栏目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本栏目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本网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网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凡本栏目注明“来源:国普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栏目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栏目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应在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普网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栏目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58077056

在线咨询: QQ交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