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抢救中医古籍及中医文献资料,更好的传承、发展中医事业和中医文化,十八年来,他的足迹踏遍全国26个省市,收集历史上各个年代的中医文献资料,整理分类,共计6万余册,其中以民国前后期及1950-1960年之间的文献资料最多。十八年的奔波,他把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中医药事业中来。为了让珍贵的古籍有个稳妥的家,他自己出资建立了一个以中医古籍为主的中医博物馆。


邱忠国常常冥思苦想,如何更好的发展中医、如何让百姓受益。他终于有了答案,科普中医文化是中医传承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说干就干,他将建立的中医博物馆作为科普基地,免费开放,吸引了很多人参观学习。

宁波市卫计委中医管理局局长调研研究所
“中医是国粹,但不能仅锁在柜子里、放在架子上,它应该走进百姓的生活,让百姓能懂会用。”邱忠国说,“光有博物馆展示中医药是不够的,还必须给群众讲,让他们自己体验,这样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会更有效。”于是他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整理、融合,通过有趣的形式分享给大家。邱忠国的中医药科普课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从耄耋老人到顽皮孩童都爱听。他讲中药功效,常会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大家理解。邱忠国在中医文化传承中,同样担忧中医药的发展。在与新冠肺炎的博弈中,中医药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让许多人开始思考中医的伟大。他的中医博物馆也会有很多西医自发前去参观,还有些西医主动提出想学中医,希望拜师学习。但让邱忠国忧虑的是,目前中医西化现象比较严重,中医的特长没有有效发挥。民间中医藏龙卧虎,但是行政审批的诸多限制也让他们难以发挥作用。现在分科过细让学中医的不懂中药,学中药的不懂中医,很难成为中医大家和多面手。种植的药材与野生药材药性差异太大,中药材质量堪忧导致中医临床疗效不尽如人意。医院代煎的方式方便了病人,但是存在煎煮、包装、储藏等不合理性等,这些都会影响到药的疗效。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让邱院长更觉有义务、有责任、有使命去解决这些问题,去发展中医。


美国医学博士对中医药非常感兴趣,参观中医文献展厅
另外,他认为中医最大的优势就是未病先防。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早有提及:“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他非常注重养生,也号召大家学会养生。养生,养护生命气机、培护精气神,他经常分享人体穴位养生、艾灸养生、饮食养生等方法,简便易学,可操作性强。他认为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涌泉穴等是养生的关键大穴,平时经常按揉对身体有极大裨益;艾灸对于现代空调或冰箱引起的寒症非常适用,并强调艾灸要从人体中焦开始灸,以至不上火;他强调中医来自生活,他说“最好的药房是厨房,厨房里很多食材都是药食同源,我们要注重饮食,恰当调理,身体才会健康。”中医是老祖宗留给中华子孙的瑰宝,他绵延呵护中华儿女几千年,为民族的健康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长久以来,中西医相争不绝于耳,而对中医的亵渎和误解也长期存在。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看待世界、生命和宇宙的一种思维观和方法论,它与西医有本质的不同,二者不是对立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的关系。世界的发展是多元的,文化和思想也是多元的,在医药和健康方面,更是如此。“接触中医越长,你会越爱中医,这不关乎利益,仅在于价值。所以中医不发展,实在太可惜了。我的余生就是要弘扬中医文化、传承草木精神,不论有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会矢志不渝!”

宁波市北仑区副区长.调研指导工作